陈双庆
上一周保荐机构迎来不眠夜。
7月26日开启的创业板上市申请大门,令创业板IPO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各券商正加紧准备最后的材料,预料首日申报将超百家企业。
不过,据记者了解,虽然证监会有最低门槛规定,但是对于首批上市包括前几批上市的创业板企业却有着隐性要求,达到2年盈利3000万、1年1000万以上的规模,比原来门槛抬高一倍。而且那些传统行业公司想打“擦边球”的企业将被严格剔除在首批之外。
接近证监会的人士也证实,根据摸底情况,大部分企业达到上述标准,发审委如何选择首批企业对于企业和保荐机构都具有示范性。
申报将达百家
7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将自7月26日起受理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申请受理首日工作时间为9时至17时,为防止拥堵,对于首日报送的申请,将不区分接受材料的时间先后安排审核次序。
虽然早有准备,但证监会公布的受理时间还是让不少投行人士措手不及。“14日的创业板发行制度培训会议时,大家预计受理时间是8月初,因此受理时间还是比之前预想的提早一些。”联合证券一保荐人表示。
国信证券投行人士介绍,目前主要工作为按证监会新发的内容格式规范修订招股书和首发申请,以及补充最新的财务数据,同时为一些原先准备在中小板发行的企业备好转板材料,目前已有一批备齐材料的项目组成员于周四之前前往北京。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不少优质企业将错过首日申请。“难度最大的是企业的中报,一般企业会在7月10日关账,要在十几天内拿出经审核的中报难度不小。”招商证券一投行人士称。
招商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谢继军表示,目前可以确定申报的项目在5家左右,最终数量将取决于25日晚上之前还有多少家企业备齐材料。
“我们将申报10家。”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明确表示。
据记者采访,目前招商证券、联合证券各将上报5至10家企业,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上报的项目各为10家左右,深交所有关人士预计首日递交材料的企业将达近百家。
除了日夜赶材料外,保荐机构每天都召开内部审核会议,决定哪些企业第一批申报。
一投行人士表示,监管层要求机构优中选优。“在我们内部优先推荐的除了财务指标外,基本上不会超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现代服务这些监管层优先关注的领域。”招商证券投行人士称。
首批隐性门槛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规定,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须持续经营三年以上,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
而据记者了解,首批上报的企业规模将大大超过这一门槛。
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种玻璃制造厂商表示,目前他们正加紧准备材料,预计8月份可以递交申请,而其今年利润已经超过4千万。
“我们要申报到创业板的企业规模都很大,基本上一年两三千万利润不成问题。”国信证券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信证券已经为中小板和创业板储备200个项目,这些企业一年盈利均在2千万以上。“没有这种规模是无法在我们这里立项的。”
招商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谢继军表示,公司申报的企业最近一年盈利都在1千万以上。平安证券总裁薛荣年则明确告诉记者,首日递交申请的10家企业规模将达 “一年四千万利润以上”。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向记者证实,根据证监会前期摸底调查的情况,全国68家保荐机构有意向申报材料的创业板企业近300家,其中约160家符合创业板的定位和规定,这些企业的盈利情况均达到2年3千万以上,1年1千万以上,大大超过创业板的最低门槛。
“可以说首批申报的企业都不会低于这一规模。”该人士称。
考验发审委
“从规模上看,这些企业上中小板都不成问题。”国信证券投行人士表示。
据悉,有些企业许多原本就是计划上中小板、甚至是上主板的企业。
已于去年底递交IPO申请并获证监会受理的北京佳讯飞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本月6号发出公告称,其根据创业板的进展情况,与保荐人联合证券决定撤回公司的A股首发申请文件,并筹备创业板申报工作,拟在创业板发行2100万股。根据其2008年年报,佳讯飞鸿净利润为3123.9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50元,同比均增长20%。
“若在中小板与创业板间选择,企业其实还是愿意上中小板。”薛荣年表示,因为大家目前并不清楚创业板未来的具体情况、企业上市后估值会多高等,现在许多中小板规模的企业扎堆到创业板,主要还是因为中小板的排队时间太长。
联合证券的投行人士表示,为了坐上创业板首班车,券商都会从财务指标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对此,一资深创投人士表示了担忧,其表示创业板企业的发行条件比中小企业板要更为宽松,两个板块的功能定位各有侧重,如果中小板规模的企业为了提早上市融资扎堆涌入创业板,将不利于真正高成长性但规模较小的企业实现上市,创业板恐成“中小板中的高新技术板块”。
深交所有关人士对此表示,由于券商优中选优,目前申报的企业规模都较大,但是否可以通过发审委的审核还是要看企业的成长性和营利性,未来会有规模较小的企业能在该板上市,不能只看绝对规模。
“创业板的门槛只是一个下限,往上是没有上限的。”薛荣年对此直言,一家企业只有达到每年盈利二三千万以上才处于一个盈利稳定的状态,如果一企业近一年盈利仅达到门槛要求的500万,其他方面也符合创业要求,但其实这类型企业尚未走出 “死亡谷”,经营状况尚不稳定,其最佳融资渠道还是应由股权基金进行投资,如果上市将为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
由于此次上报的企业从财务指标看规模都不小,因此发审委如何选择将显得尤为重要。而与以往主板发审委的构成不同,此次创业板发审委凸显了专业性,证监会日前公布的77名候选人名单,其中13人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专家。
来源:经济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