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由创业板门槛联想到处级以上干部不能炒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10:39  投资者报

  别逼投资者向处级干部学习

  投资者报 (评论员 邓妍) 有两年经验的投资者就可以去创业板投资——证监会6月8日发布的最新规定,较之前传说可能限制散户投资者进场,或是资金50万元以上者才能进入创业板,无疑是种进步。

  可怎么听,都觉得这个限制耳熟,有点像上世纪90年代的一条硬性条款:处级以上干部不能炒股。

  是的,时间确实能给投资者带来经验。经历过一轮完整牛熊市的投资者,通常要比新进场者冷静、有判断力,但这样的限制可否执行,值得考虑。

  证监会、深交所这段时间不遗余力地通过各种方式,向投资者提示创业板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这十分有裨益。毕竟,与主板相比,创业板的风险极大,尤其是挂牌公司的直接退市机制所带来的风险更首当其冲。

  但我们看来,对于创业板市场风险的把控,仅仅做出各种提示还不够,关键的环节还是创业板推出后,敢管操纵者。

  限制令可操作性存质疑

  6月8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文件要求,投资者须具备两年交易经验才可直接开通创业板投资交易。交易经验不够两年的,也会开设相应通道。

  作为创业板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无须质疑。这是因为,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企业普遍具有规模较小、经营业绩不够稳定的特点,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如果大量不了解创业板市场风险、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盲目参与,有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

  此前,创业板门槛究竟有多高一直备受业内关注。部分人士的猜测是,可能会将门槛定在交易金额20万元到50万元,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将以投资者年限为标准。证监会公布的准入门槛,显然是倾向于后者。

  不过,“两年股龄”的投资者准入制度发布后,质疑声不少。通俗的版本有:5年股龄的卖菜老大妈有可能连市盈率都不知道,而开户不到两年的股民中也不乏对创业板了解颇丰的投资者。

  专业点的版本是:简单以投资年限是否到达两年,来考量投资者应对风险的能力太过武断,想借此达到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目的,不过是形同虚设。

  在我们看来,这一限制十分像A股市场曾经规定的“处级以上干部不能炒股”。这样的限制可否执行,值得考虑。比如,因为有处级以上干部不能炒股的限令,随之带来的就是那个年代借别人的身份证炒股盛行。

  警惕创业板风险

  有趣的是,有投资界的朋友对于管理层就创业板限制来、限制去的措施,揣摩出一个很值得玩味的结论:创业板推出后,相关公司股价可能会暴涨。在他看来,创业板新股一开盘,估计都会有高达100倍的PE(市盈率),而凡是PE在100倍以下的股票,有多少就要买多少。

  这或许有点耸人听闻。但这恰恰反映出,不少投资者现在确实抱着强大的“淘金”冲动,在等待着创业板的问世。他们浑然没有察觉这样的一个市场,其隐含的风险巨大,远超过他们熟悉的主板市场。

  简单来说,创业板存有五大风险。一是规则风险,即创业板发行上市、信息披露等规则与主板存在差异;二是退市风险,创业板不像主板退市时可以退到三板过渡,而是直接退市;三是经营风险,创业板公司一般处在发展初期,规模小,稳定性差,抵御风险能力差;四是股价大幅波动风险,创业板公司流通股本小,股价相对容易被操纵;五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技术失败风险。

  我们认为,创业板最大的风险是直接退市,这是和主板完全不同的地方。根据深交所的研究报告,2003~2007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和英国AIM市场的平均退市率分别为8%和11.6%,明显高于主板。

  主板上市公司股票如果连续两年亏损,将会被ST,如果能在下一年度扭亏,那么仍可继续交易。当然,这样的措施有利也有弊。

  有利之处,保护了投资者的资本安全,投资者能够有一定时间选择逢高离场,而不会血本无归。弊端是,很容易滋生一批混混型公司和投机势力。只要能保牌,一些公司会千方百计摆弄重组之事,于是,假重组司空见惯,投资者真伪难辨,市场危害更大。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直接退市安排,既与国际接轨,又体现了三公原则。如果能在今后考虑加上一条对圈钱上市后不久就被退市的企业保荐人、上市公司法人追究经济责任、给流通股东以赔偿等措施,将更完美。

  不管是之前的主板市场还是权证投资,开启前都没有今日管理层做出的这么系统的风险提示,应该说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是极大的进步。

  但我们仍想提醒管理层,光有提示并不够,问题的关键还要有发现操纵者时要敢管。

  市场持续示好再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创业板各类配套文件迅速推进出台的同时,主板IPO的进程相比而言,启动虽晚,频率却快。

  6月10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这一意见征求稿于5月22日发布,6月5日结束意见征求,6月11日开始施行。

  正式发布的指导意见较征求意见稿而言,仅做了细微调整。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已“过会”未上市公司已收到证监会通知,要求报送最后的封卷材料。证监会之所以如此着急,在于过了6月,“过会”企业就得补交今年的半年报数据。

  这些迹象都意味着,主板IPO随时有重启可能,且有可能6月底就出现第一单。

  其实,现在不失为重启IPO或推出创业板的一个好时机。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触底,但中国资本市场已日见活跃。

  1~5月,上交所股票成交额11.55万亿元,月均成交2.3万亿元,是去年下半年月均成交金额1.1万亿元的两倍多;深交所成交额6.37万亿元,也是去年下半年的两倍多。

  此外,从监管层对市场态度的风向标——新批基金的方向看,也依然趋于积极。近期获批发行的多只基金几乎都属于指数类产品,如以上证央企指数为投资标的的上证央企ETF等。这类基金获批对市场的一个积极意义是,它们募集而来的资金将会源源不断涌入大盘蓝筹股。

  6月以来,上证综指一路披荆斩棘穿越2800点,而自5月开始绝地反击的大盘蓝筹股功不可没,成为拉动股指上涨的绝对主力。

  Wind数据显示,上证央企指数月度涨幅由4月的3.28%提升至5月的4.02%;相应地,中小板涨幅开始收窄,月涨幅从4月的7.55%萎缩至5月的4.55%。

  大盘蓝筹股更成为A股6月飙涨的主要动力。从估值的角度看,大盘蓝筹指标指数也是估值“洼地”。这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更有动力从估值优势上进一步将资金囤积于蓝筹板块。

  我们的数据统计显示,仅在6月前7个交易日,就有约250亿元资金净流入蓝筹板块,这都可能为市场当前的强势行情提供进一步的支撑。

  同时,监管层最近很少再批债券型基金(通常来说,如果集中放行债基,意味着管理层对市场的方向趋于保守),即便6月11日最新消息显示,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旗下第二只产品——民生加银增强收益债券型基金获得证监会批准并将于近日发行,这也属于增强型债基,即该基金除投资固定收益类产品,还可以最高20%的资产参与新股申购,并能适度参与二级市场股票投资。

  这些细节,都在暗示管理层对股票市场的趋势性看好,尚未更改。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