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戈:创业板初期宜谨慎长远应灵活

  ———访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

  证券时报记者孙媛

  中国创业板短期对纽交所无威胁

  中国创业板推出前,国内一些高科技公司因为融资无门,纷纷选择去海外市场上市。创业板的推出对纽交所是否构成威胁?纽约泛欧交易所集团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杨戈坦言,这个问题要分短期和长期来看。短期而言不构成竞争影响,因为企业的法律结构基本决定了它未来上市的方向,在中国注册的公司一般无法到海外上市,而有海外风投进入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海外法律结构,通过在境外注册一个特殊目的公司(SPV)上市,这些公司也只能在海外上市,而不可能回到国内上市。但长远看来,创业板市场替代海外市场的影响肯定存在。一些企业在发展的早期,吸收风险投资之前,如果决定要在国内创业板上市,那么可能只选择人民币基金来投资,或者即使是美元基金,也要求做成国内法律结构(合资企业结构),这样未来他们就可以在国内上市,但就不可能在海外上市了。

  当记者问“是不是中国的企业最好在中国上市”时,杨戈表示,这并不一定正确,因为企业一定要选择最合适的地点上市。一方面,在高科技、医疗卫生和其他高增长行业方面,国内投资者的了解程度可能未必堪比美国投资者,因此企业在国内估值可能未必有美国市场那么高。比如一些台湾的科技企业是同时在台湾股市和美国纽交所上市,并且两种证券是可以相互流通的,但纽交所的交易价相对台湾的交易价格一直存在10%—30%的溢价。另一方面,一些企业需要去海外上市,也跟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有关,因为纽交所的股票已经相当于一种“硬通货”,企业在海外进行并购重组交易时无需用现金,只要进行股票交易就可以完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海外上市对中国企业把产品和服务打入国际市场也有关键的推动作用。

  上市规则应保留调整空间

  对于有人认为中国创业板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中所列上市条件过高的问题,杨戈认为,上市的门槛并不是高低之别,而是灵活性的问题。杨戈介绍说,海外许多创业板市场都配备了多套上市标准,对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盈利、规模、股票市值等方面的要求。中国创业板的上市条件的确把一部分企业挡在了门外,但从监管层面来看,谨慎一点是十分必要的。杨戈指出,从全球看来,只有少数创业板是成功的,而失败的创业板的共同点在于:大多数创业板在上一轮科技股泡沫高点推出,随着这些科技企业的覆灭,创业板自然只能走下坡路;当时很多创业板的设计理念以互联网公司为导向,而互联网公司的质量是很难把握的。杨戈总结道,中国现在在市场低位时推出创业板相对比较稳妥,因为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就很难翻身,所以第一批上市公司的质量尤为关键,现在将门槛定得高一些,使第一批上市公司的质量相对来讲比较有保证,以增加创业板推出成功的把握。但今后可以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保留上市规则的调整空间。

  杨戈表示,美国证券监管机构只负责监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市场操作规范,并不会为保护投资者而特别设定投资门槛或防范首日爆炒。杨戈说,在充分信披的条件下,美国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已使上市公司的发行价格成为对供求关系的充分体现,因此上市后继续往上炒的动力相对较小。

  业界关于股份限售制度的争论,是创业板上市规则的另一热点。杨戈表示,美国证监会并没有具体的限售期要求,但一般承销商会与股东协议一个期限,通常的市场惯例是6个月。杨戈认为,6个月对于美国投资者来说,已足以判断公司的质量好坏,但并不能因此就断言中国的限售期太长,因为这与市场成熟度以及信息披露的情况相关。

  由于一些科技型公司对核心技术的依赖程度较高,其所面临的技术风险也较为突出。中国创业板提出了特别的信息披露要求,强调创业板公司应充分披露核心技术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及风险。但有国内业界人士提出,创业板信息披露需要一个时效性和有效性的平衡,因为有些核心知识产权的披露可能存在企业风险。对此,杨戈认为,对于技术的披露执行难度较大,因此美国证监会没有相关披露规定,只对上市公司的财务、资质和运营方面提出了硬性披露要求。

  问责制制约违规操作

  中国创业板上市规则强调了保荐机构持续督导的角色作用,对此杨戈表示,有一些海外创业板采用保荐人终身制以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但这种制度也不是万能的,不一定就能杜绝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因为“公司不会因为有好的保荐人就不出问题”。杨戈说,美国市场采取针对保荐机构、会计、律师和上市公司的规范问责机制,以及与此相配套的集体诉讼制度。这样上市公司都会相对谨慎一些,因为如果犯错误就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杨戈称这是一种“鲶鱼效应”,对于改善证券市场生态环境效果非常显著。

  “美国很多律师是吃这碗饭的,他们天天拿着放大镜在上市公司身上找问题。”杨戈说,“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上市公司增加了负担,但问责制的确让所有市场参与者和上市机构更能尽到责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