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岳
在创业板“三步走”的路线图中,制度建设和整个规则体系的推出是重中之重,也是创业板未来能否实现“稳起步,开好头”的重要因素。同时,创业板的推出也是“增信心”的重要举措。
从5月1日开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就正式实施了。这意味着创业板的推出已经平稳起步,“三步走”路线图中的制度建设规则体系也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创业板“三步走”路线图,即证监会设定的创业板要先把制度建设和整个规则体系推出,再对中介机构做全面系统的培训,之后才能公布受理创业板企业发行申请材料并上市的时间。
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也于日前明确了这一工作步骤,下一步将陆续公布创业板上市交易等相关规则,完善创业板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办法,并就中介机构培训、投资者交易和服务等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监管层当下正在加紧研究确定创业板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工作。在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之后,已截止征求意见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以及《创业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等配套文件将陆续推出。
推出创业板是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的需要。因此,稳妥有序地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是实现创业板“稳起步”的重要因素。
在实现“稳起步”之后,创业板的推出也要“开好头”。
大多数的业界专家认为,在这个时期推出创业板很适合,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反而会遮盖一些弊端。
目前的现实是,国内创业企业缺少融资的渠道,但我们却不缺钱,是缺少资本。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没有有效把民间存款转换成可以投资、并能够带来投资收益的资本。
创业板的推出则为民间资金转换为资本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让这个渠道体现“三公”原则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在制度上进行规范。
在国内散户规模仍然占比较大的市场情况下,创业板的上市门槛设得高一些是保护投资者权益所必须的制度安排。
一个企业在发展中一旦具有了盈利这个盈亏平衡点,它的风险将大大下降。也即我们今天推出的创业板都是盈利企业,规避掉了创业高风险期,是已进入成长期的企业。
国内设立这个门槛很重要的一点意义就在于,可以保证创业板市场“开好头”。
创业板的推出和“增信心”有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
近期格林斯潘有一篇文章非常引人注目。他说要依靠股市实现美国的经济复苏,这在保尔森、伯南克使用了财政和货币政策之后,发现还需要把股市拉起来。虚拟经济在经济危机时期的信号作用已经超过了任何单一的实体经济。这是因为股价的上升会使人们看到指标在好转,经济在好转,人们的信心就可恢复。
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增强信心对于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国家的4万亿投资的背后是希望带动民间资金进入扩大内需领域,但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将起到任何实体经济难以企及的作用。国内扩大内需的政策没有近忧但有远虑,原因是民间资金没有启动。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民间资金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引进来,这是落实扩大内需政策的最有效途径。
因此,创业板要想实现“稳起步,开好头”,就需要在发行环节、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更多制度性和规则体系的创新,使之成为投资者的福地,并进而实现在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增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