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越炒作:从中小板捕捉创业板的影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5日 23:37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在深圳一家证券营业部工作的孟小姐现在还记得2006年6月协助深交所调查中工国际炒作的情形:“交易所先是打电话要求提供交易集中的客户资料,后来又有过现场检查。”无论是中小板“新八股”上市,还是“全流通第一股”中工国际(002051.SZ)都因盘子小、概念新而遭遇爆炒。创业板的掘金之旅也会从投机开始吗?

  中小板是创业板的同胞兄弟,创业板临产之前,在中小板身上应当可以窥见创业板大致的模样。这种相似之处可能会存在于个股表现、市场运行特征和监管模式等方方面面。

  投机无法根除

  2004年中小板的诞生,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称作是创业板“分步走”的第一步。中小板是A股主板的一个板块,上市门槛与主板没有区别,但是企业规模较主板小得多。从当年的新合成(002001.SZ)、大族激光(002008.SZ)、江苏琼花(002002.SZ)等中小板“新八股”,一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前,中小板累计发行了50只新股。这段时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目少,市值规模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市场处在非全流通状态,创业投资和各类股权投资还没有积极介入中小板的拟上市企业。

  尽管如此,中小板市场刚一推出,其活跃度已经明显高于深市主板。“新八股”之一的大族激光首日涨幅竟然达到了327.03%。此后中小板延续了“逢新必炒”的传统,在熊市里成为少有的持续热点。

  2006年5月,中小板率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全流通的板块。6月19日,“新老划断”之后的第一只全流通股票中工国际上市。当日该股最高涨幅超过了500%,上午的换手率就接近80%,下午开盘后又快速拉升。中工国际的爆炒事件引起了深交所的高度重视,并很快召开新闻通气会,向媒体通报调查情况。

  6月20日,深交所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展开进一步调查;21日,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开始对中工国际股票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全面调查;22日,调查组再次向37家会员发出会员监管函,调阅相关账户的开户资料和资金往来凭证资料,涉及营业部606家,账户4934户;23日,派出6个工作小组,联合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深圳六个证监局对其所在地共28个营业部进行现场检查,实地取证和调查,共涉及1078个证券账户。

  然而这次投入大量人力的调查并没有找到幕后的“操纵者”。从深交所通报给媒体的情况来看,6月19日下午集中拉抬股价阶段买入中工国际的证券账号共有4876户,并具有分布地域广、成交分散、持有平均、持有市值偏小等特点。比较合乎情理的判断是,中工国际的炒作是在国内尚不成熟的投资环境中的一种必然性:散户普遍存在炒新心理,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关注却不够,而善于把握市场短期趋势的游资则借此博取可观的收益。加上中小板上市公司盘子不大,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遭遇爆炒在所难免。

  几乎找不到任何理由,可以担保创业板不会出现过度炒作。深交所几年来在中小板的监管中引入了一整套实时监管的办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过度投机,减小了市场操纵的可能性,但仍然还没有达到根治的目的。另外,经常性的临时停牌等限制交易的做法,也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过度干预。人为监管和市场自我修正之间如何取舍,在未来的创业板中依然会是持续的话题。

  不过在刚刚公布的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较征求意见稿特别新加入了与创业板风险相适应的“投资者准入制度”的表述。据记者了解,这种准入制度类似于投资权证时要签署“风险揭示书”的安排,也可能附加一定的资金门槛,希望以此降低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创业投资机构和拟上市公司对于后者有一定担忧:过高的门槛可能反过来影响创业板的交投活跃度,从而降低这个市场的吸引力,并且最终影响到创投资金的套现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

  长期成长是金

  无论是创投和上市公司,都是经济人,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创投希望市场活跃、估值高,这样可以更方便并且以更高的价格套现退出。而上市公司也希望无论是IPO还是再融资都能卖个好价钱。一个成功的创业板市场,应当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得创投、上市公司的诉求不违背投资者的利益,并且找到最佳的结合点。说到底,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基础。

  创业板当然必须是一个凸显成长性的市场。事实上,尽管中小板市场仍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一些上市公司已经因别具一格的商业模式,或者一定的核心竞争力而成为市场宠儿。截至目前,中小板27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30倍,而主板市场则是25倍。从这个简单的数字对比可以看出,市场对于中小板的成长性给予了认可。5年来中小板的牛股,并不是“炒”出来的,而是真正体现了良好的成长性。

  苏宁电器(002024.SZ)、金风科技(002202.SZ)和宁波银行(002142.SZ)是目前中小板市值最大的三只股票,也各具特色。苏宁电器通过家电连锁的方式快速复制,曾连续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在资本市场的增发融资也堪称“闪电速度”。金风科技是从事新能源的企业,代表了中小板的新兴产业,也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商,主要产品为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国内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的风电机组产品,80%以上都是由金风科技通过专业化协作生产。宁波银行按照资产规模而言已经达到主板的上市公司水平,但其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与大型股份制银行有很大区隔。这些股票在牛市中或许享受了更高的溢价,但是毕竟是成长迅速,或是前景看好,因此即使在熊市中也依然受到关注。

  “新老划断”之后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可以看到创投的身影。以本土创投龙头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为例,该公司投资的企业已经有10多家在中小板上市,包括怡亚通(002183.SZ)、远望谷(002161.SZ)、西部材料(002149.SZ)以及科陆电子(002121.SZ)等。其他如通联创投、红塔创投、达晨创投、深港产学研、浙江天堂硅谷等知名创投机构也都在中小企业板有所斩获。外资创投机构由于境外退出受阻,也开始选择通过中小板上市退出。据统计,中小板上市公司已经有超过四分之一以上拥有创投背景。

  国内的创投界在2006年之前基本上是外资创投唱独角戏。受其境外投资风格的影响,外资创投更多关注电信、新媒体、互联网、医药和现代服务等领域。国内创投随着资本市场牛市的到来而重新活跃之后,具有增长潜力的传统行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本土创投企业也已经成为市场热点。去年4万亿投资出台之后,服务铁路行业的远望谷很快被市场注意到。未来巨大的铁路投资,为这家上市公司提供了想象空间。

  有意思的是,未来的创业板很可能也会有一家类似远望谷的企业。经营铁路通讯设备的世纪东方前不久刚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代办股份系统(“新三板”)挂牌。“新三板”可以看做是创业板的上市资源蓄水池,而世纪东方董事长田秀华曾对记者表示,该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已经达到1亿元,希望能通过转板“绿色通道”在创业板上市。

  “投资创业板,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很考验研究和判断。”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CBN记者说。创业板由于市值规模偏小很难吸引到上规模的公募基金,但是私募机构却跃跃欲试。除了上市前的股权投资之外,这些民间投资客对参与创业板的二级市场投资也很有兴趣。这位私募人士以往对主板股票的投资多从价值入手,但他表示这种方法用在创业板会很难,“成长型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确定性很大,有机遇,也可能会有陷阱。”

  中小板已经不乏这样的例子。上市不久就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处罚,现在已经戴上ST帽子的江苏琼花就是前车之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