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成败系于监管水平的提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23:06  辽一网-华商晨报

  盛大林

  中国证监会3月31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这意味着,筹备10余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于5月1日起正式开启。(相关报道见B17、B18版)

  自1998年动议设立创业板,到2009年创业板即将破茧而出,用“十年磨一剑”来比喻这件事,确实是再恰当不过了。

  10年的“孕育期”是不是正好合适?目前推出创业板算不算最佳时机?有人认为,目前主板市场的股指仍在低位徘徊,新股上市压力很大,股市信心尚未恢复,此时推出创业板势必分流A股资金,这不仅会打击刚刚露出回暖苗头的A股,而且创业板也可能受到冷遇。但更多的人认为,中国的“保增长、促就业”特别需要中小企业的崛起,而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此时推出创业板可谓雪中送炭。应该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要等来一个只有利没有弊的“最佳时机”只怕遥遥无期。

  我们现在最应该关心的不是创业板该不该诞生,而是它诞生后的命运。那么,在危难之际破土而出的创业板,能不能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它的前途将会如何?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宏观经济环境,二是监管的水平和力度。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办法》要求,发行人应当在招股说明书显要位置做出“风险提示”,这一要求既揭示了创业板市场固有的规律,也表明中国证监会对创业板有着清醒的认识。的确,创业板的风险是比较大的,这种风险不仅可能直接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可能影响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而要避免或降低这种风险,虽然也需要投资者的审慎,但关键还在于证监会的监管。

  除了“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之外,创业板还有一个比A股等市场更大的风险,那就是更容易被操纵。创业板的规模都比较小,几亿元甚至更少的资金都可能操控它的涨跌。

  监管不力一直是中国股市的痼疾。十几年来,上市公司质量不高的情况一直存在,信息失真、高管圈钱、庄家操纵等问题也时有发生。随着创业板的推出,股市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多的监管资源,同时违法成本的降低也需要更大的监管力度,这对于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不是中国更不是中国证监会所能左右的,但监管水平的提高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却是中国以及中国证监会可以做到的。目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总体上还是好的,这为创业板的成功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创业板的成败主要就系于监管水平的提高和监管力度的加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