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证报:顺势而生 中国创业板任重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08:17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证监会3月31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市场酝酿时间最长的创新举措终于启动。在全球经济深陷寒潮、金融体系溃不成军之际,中国推出创业板看似逆势而动,但审视中国经济现实情况和资本市场发展状况,此举是实实在在的顺势而为。

  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经济当前的要务是在抵御外部危机侵袭的过程中“促转型、调结构”,摆脱粗犷模式,保证下一轮增长的动力和质量。如果说,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主要是支持大型国有企业改制、发展的话,而今,它需要服务于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向促进经济转型、推进产业升级的功能倾斜,发现并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版”创业板的诞生,就是为实现此目标而打造的一只引擎。

  事实上,中国创业板于上世纪末破题,其深层原因便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担忧,当时市场憧憬有个“高科技板”引领产业升级。在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构想未成现实。回头来看,当时我们对创业板市场特性的认识尚不充分,中国股市的发育状况、监管水平也与之难说匹配。尤其是在当时机构投资者严重缺失、投机炒作大行其道的市场中,许多草草拼装的“创新”企业,确实抱着“一夜暴富”之目的。彼时如果仓促上马,其后果并不难料。

  十年后的今天,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市场基础日益坚实。如今,中小企业数量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了60%的GDP,为全社会提供了75%的就业机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更重要的是,其中大量的成长型创新企业,他们规模虽小,但创造和汲取新技术的速度快,市场适应性强,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个群体。但在这类企业需要扩大规模的过程中,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银行因畏惧这些规模小、时间短的企业风险太高而“惜贷”;另一方面,创新型企业原本最适合进行股权融资,但主板门槛高,按现行标准很难上市。这一切,大大制约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一些公司不得不转道海外市场融资。

  推出创业板,不但为创业企业打开了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的通道,也为有风险承受力的社会资金增加了投资渠道。有了这样一个融资平台,不但能扶植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可发挥示范、放大效应,拉动更多民间投资来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这也有利于缓解就业难题。

  当前中国启动创业板的有利因素很多。首先是企业资源丰富,有条件持续优中选优地筛选上市公司,提振市场信心。另外,深交所根据“创业板分步走”指导思想推出的中小企业板,运作5年效果良好。目前已有273家中小企业上市,至2008年整体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增长30%以上,明显超过主板公司。中小企业、创投、券商、中介机构、投资者已形成一个高效的“有机生态圈”,监管机构也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

  当然,也必须看到海外创业板败多胜少的残酷现实,建设一个新市场之路绝非坦途,中国创业板亦可谓疑难不少:在已经有了主板和中小企业板的情况下,创业板如何彰显“创新”特色,而非仅简单地降低一级上市门槛?在给创业投资提供一个退出渠道的同时,如何避免其成为“套现者乐园”?在充分揭示创业板市场高风险特性的同时,又如何从制度上遏制极端投机情况的发生?这一切,相信在随后的制度细则中会有对策,但这些问题将长期考验中国创业板。

  任何金融创新都意味着风险,绝不可能“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只要审慎权衡,利明显大于害,就应抓住时机果断推行,中国启动创业板正是适时的明智之举。纵观金融历史,在股市相对低位阶段,往往是实施创新的较好时期。目前A股市场经过深幅调整后,估值渐趋合理,在创业板相关办法公布后,市场并未出现一些人预想的“扩容恐慌”,这算开了一个好头。经过十年时间的论证和探索,中国创业板稳健起步,值得期待。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