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前创业板预选企业沉浮启示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6日 00:38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者按·

  十年磨一剑 创业板晚成堪担大器

  创业板让中国把资本市场之剑磨砺了十年之久,其间的一个关键就是对时机的把握。

  在创业板构想带给中国希冀不久,接踵而至的是在千禧年里,美国纳斯达克等高科枝企业股票市场的单边下跌。一时之间,网络泡沫破灭,国际市场哀鸿遍野,中国创业板顿成难产。

  时间的指针缓步走到2004年,才开始了过渡性的启动。这就是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复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市场。它标志着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句感叹出自前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之口,所言之大者却非止于物理落点的深圳和深交所,而是为那些在漫长等待中仍然幸存的科技企业和创投们,为在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作为承载道路,以及在全球战略下的清晰指向。

  直到2007年8月,国务院批复以创业板市场为重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方案。尘封近7年的创业板再次浮出水面。命途多舛的创业板紧接着又面临着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于是,推出时间一再厘定,又一再延期。

  与此同时,继中关村报价系统试点之后,天津创建OTC(柜台交易)市场的呼声也惊涛四起。至此,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在制度安排上已经完全成型。众首翘盼的就只剩下创业板的最后一呼。

  2008年3月22日,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就创业板规则和创业板发行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此,创业板推出在即。十年磨一剑,中国的创业板可谓大器晚成。但晚成当更堪大器。

  首先,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主板主要针对大企业,做蓝筹,为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上较力;中小企业板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做实和壮大行业企业和民族经济实力;创业板主要针对高科技创投企业,承载国家创新战略;OTC主要面对没有达到上市门槛的小企业的产权交易市场。在这样一个链条上,以高科技和创新为上市企业亮点的创业板未来发力甚多。

  其次,考虑到对香港和海外资本市场的借鉴,在CEPA框架下深化金融和资本市场合作,创业板和港交所的对接并非没有可能。刚刚签署的CEPA补充协议(六)允许香港证券公司在广东设立合资公司,也在为两地在资本市场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新的信号。

  再则,从物理落点来看,主板主要在上海,创业板在深圳,OTC在天津,正为中国三大经济引擎带提供了一泓活水和资本市场的原动力。其各当其责的综合后续发力,正是中国最希望看到的景象。

  其功也大,其事也艰。科学的退市机制和转板机制,对创投企业的遴选和培育,市场化法则和非市场因素的矛盾博弈,各经济区域的适度竞争和错位发展,依然需要在至大至宏战略之下,作更为细致更为审慎的思考。(贾玉宝)

  本报记者 朱益民 深圳报道

  在历史的视镜里,十年是短短的一瞬,但对带着形形色色高科技高成长诱人标签、不惜一切代价冲击创业板的企业,十年历程无异于一段异常漫长、沉重而饱含沧桑的长征。

  回首过去十年,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沉甸甸的、以创业板创设为主题的历史画卷,拂去尘封的历史尘埃之后,那些鲜活的历史样本,警示创业风险投资该如何走好未来之路。

  创投机构兴衰

  十年前筹备开设创业板市场的决策,原本为中国政府为推动国家科技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点燃的一团圣火,在烛照了中国未来发展之路的同时,不经意间激发市场对财富创造的狂热和贪婪。

  1998年12月,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出“尽早研究设立创业板块股票市场问题”,国务院也要求证监会提出研究意见。一夜之间深圳创投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创业板第一波次创投热潮汹涌澎湃。

  国家计委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宋立博士于2002年编撰的《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显示,1999年新增创业投资机构40家,存量接近100家,增长率高达68.80%;2000年新增创投机构102家,存量猛增至201家,增长率高达103.03%,比1999年翻了一番还多。速度堪称空前。

  2000年——深圳创投公会成立的当年,有近50家创投企业及相关中介机构入会,而到了2001年,深圳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90多家。

  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自2002年开始, 中国本土的风险投资行业进入了低谷和冰封期,由于创业板推出被无限期延后,整个行业中投资的案子少之又少,很多公司因经营不善而破产或转型主业,改做股票、房地产等业务。

  曾经位列五家深圳创投公会副会长级单位之一的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本轮大浪淘沙的浪潮中沉没。该公司于2000年6月在深圳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35亿元,由东北高速、招商证券、深圳市东大投资、上海港机和西安交大开元等共同投资兴办,这家公司曾于当年9月与深圳创投共同投资新中大软件公司121万美元而名噪一时。

  到了2006年,深圳有经营活动的创投机构仅剩27家。

  据深圳港产学研创投董事长厉伟回忆,此间被破产清算且较为知名的创投机构还有大鹏证券创投和湘财证券创投公司。

  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命运突变如出一辙,很多瞄准创业板而努力的公司最后也无疾而终,曾经有机会在主板和纳斯达克上市,却因一心想上创业板而最后命断于此的企业不在少数。

  首批预选企业沉浮

  2000年,深圳市政府推荐了23家预选企业上创业板。在随后的变迁中,这些企业的命运究竟发生哪些变化?

  很多PE按图索骥对这些“上榜”公司进行投资,不仅投资价格互相攀比,投资方还要挤破脑袋找关系才能投得进去。最终,除了太太药业等五六家公司没有机构投资外,接近80%的预选企业都有机构投资在内。由于看似符合上市条件,企业的成长本质被投资者忽略,加之当时的发行制度约束,很多PE都采用老股转让的方式进行投资,结果,创业板的无限期推迟使很多PE都深陷其中,只有企业的创始人股东套现了。

  2006年深交所对这23家企业进行了跟踪调研,从调研的结果并结合最近两年的情况看,其中只有不到50%的企业保持了相对的成长性,包括已在国内上市的同洲电子科陆电子、金证科技等6家企业;12家仍在经营,其中7家业绩平平;而万德莱已于2004年破产,浔宝网络、经天科技、奥维讯、桑夏民生科技也早已不见了踪影。

  而当年有创业板001号美誉的科兴生物的消亡尤为发人深省。

  据业内人士回忆,科兴生物当时是一家国内外声望极高的生物制药企业,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1999年的净利润已经高达5000万元,境外著名风险投资公司和境内知名高校背景的投资公司为其控股股东,公司总经理亦是一位将该公司从几年前连年亏损、债主满堂的境地变为数千万盈利的成功企业家。

  科兴生物原本计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深圳市领导为了给深圳科技板找到标杆企业,反复说服境内外股东,并作出种种承诺,将其排位深圳科技板的001号。

  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企业的发展,在高新区黄金区域为其划拨200亩土地,公司决定聘请意大利设计师规划和设计产业园区,并按美国FDA标准建设国内最大的生物制药厂。在净资产不足两亿的情形下,投资1亿元建设五星级研发大楼,近亿元进口国外生产设备,计划靠上市融资还债。

  2006年中小企业板恢复企业上市时,科兴生物却再与上市无缘。现如今,产业园区内杂草丛生,五星级研发大厦一直没有启用,进口设备堆放在仓库,当时风云一时的总经理远走他乡。

  如果说科兴生物因财务管理失控消亡令人扼腕,那么破产的万德莱则令人警醒。

  2004年4月28日,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万德莱公司破产案债权人会议,根据清算监管小组出示的审计报告,万德莱公司已经完全资不抵债,企业负债总额高达6.1亿元。就是这样一家负债累累的企业在2000年底时,原总经理章又农还曾表示“考虑过在纳斯达克上市”。然而为了能够在当时开设呼声很高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并融得更多资金,万德莱公司不惜一切代价放弃了监管部门批准上主板的上市名额,而且还按照上市要求准备了一批高科技产品项目,结果因为创业板迟迟不能推出,公司耗去了大量资金而使资金链断裂,这大大超过了万德莱公司的负债能力。

  深圳交易所研究员王会芳于2006年发表的《从创业到成长——首选深圳创业板23家预选企业成长与变迁》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中,管理水平十分重要。特别是在企业迅速成长时候,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张,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者和良好的管理制来掌好企业发展的舵。

  科陆电子和科兴生物则因为管理和战略问题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安科和万德莱是经营不善的反面典型,安科创始人的民族品牌和自主产权“情结”使企业与曾有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而万德莱高级管理者的行为则将企业引上了“不归路”;现代计算机员工持股计划难以实施,致使公司业绩直线下滑;而金证科技则对核心技术人员实施诸如人才成长体系、绩效利益、组织文化、职业生涯设计等多元激励机制,保证了企业人才队伍的稳定。

  对于已经破产的湘财证券创投,厉伟的印象记忆犹新。在一次高风险投资研讨会上,湘财证券创投的发言人对如何控制风险、发现高成长潜力企业丝毫不谈,反而对创业板上市后财富的倍增大加臆断。

  或许这可能是一些创投倒闭的重要诱因。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