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股票风险尚未释放完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6日 07:11  新闻晨报

  □君之创咨询 李 跃

  近日,创业板股票纷纷破位下行,更有乐普医疗安科生物亿纬锂能等多只创业板股创出上市以来的新低,上海凯宝天源迪科等品种已非常接近于发行价,像前期那样盲目炒作博傻的情景已成遥远的故事。

  “双折”之旅进行时 本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上市满3个月,28家公司累计1.22亿股网下配售股将解禁,这批网下配售股参与配售机构浮盈较大,因此到时抛压不轻。还有目前密集的新股发行,给时下的创业板股带来不小的冲击。其实,对于高高在上的创业板股票,前期多有风险揭示,却不如近期市场持续下跌给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来得奏效。

  如果是物有所值,就如一年之前有大量“大小非”、“大小限”解禁的海通证券金风科技中国太保那样,解禁上市日前后就是一个绝佳的中线逢低建仓的好时机。但是就目前的创业板股票而言,就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且不说目前创业板个股仍然未有破发,一、二级市场差价依然存在,而且按照创业板股首批以来的发行市盈率、超募资金倍数和高不可攀的估值水平,其已经成为全球最贵的股票。如此这般在市梦率发行阶段就制造出大量泡沫,二级市场就必然要承担泡沫破灭的风险。虽一时之快但带来长久阵痛,这在2004年中小板新股身上就有过惨痛的教训,而创业板一挂牌就带来三高风险(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比2004年中小板新股还要来得高。所以,创业板股票风险尚未释放完毕。

  “潜规则”须破除 过去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是窗口指导模式,而现在转变为机构自主询价追求市场化运作,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询价往往流于形式,甚至反而会被机构所利用,IPO公司券商投行之间形成利益一致方。首先是上市公司能通过超募获得更多的资金,不过股权定价过高也失去踏实做实业的动力(这可以从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辞职风中一见端倪);其次,投行也能因超募分得更多的承销费用,现在承销一家公司的收益顶得上以前的好几家;参与询价的机构多数为券商和基金,他们有着利益同盟关系,而且能够从网下配售渠道排斥中小散户。因此导致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越询越高。

  鉴于创业板股票超高发行定价的种种问题,对发行等相关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使新股询价制度更加符合市场规律正在形成市场共识。虽然“潜规则”一旦破除,对于目前的创业板公司定位不利,但痛在一时,将长远利好于创业板整体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