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低调迎新 价值回归路漫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5日 01:30  金融投资报

  本报记者 杨成万

  由于近期整个市场情绪下来得比较快,再加上很多前期上市的创业板股票跌得也比较猛,预计创业板新股暴炒的现象会随着发行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减弱。

  昨日,尽管大盘在连续下跌多日后,迎来了报复性上涨,但素来“火爆”的创业板却显得比较低调,其中,涨幅最大的新宁物流也不过4%。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创业板第二批公司将于今日上市,股票供应量会相对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有所改变;另一方面,自创业板市场开设以来,就以高估值著称,而今随着大盘的疲软将大幅回落,估计这一现象还会延续下去。

  “第二梯队”首日表现成焦点

  “估计不会像第一批那样受市场的追捧,上市首日的平均涨幅不会超过50%。”东北证券策略分析师郭峰对今日上市挂牌交易的创业板第二批公司的表现作出了这样的估计。他的理由有三:首先,从这些公司公开的资料显示,此次上市的8家公司中,除宝通带业属于传统的橡胶制品制造行业,市场占有率较低外,其余大部分公司均属于细分行业龙头,且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从基本面来看,8家公司2007年均有高速增长,但2008年的增速则大幅放缓。创业板首批企业属于优中选优,后续登陆创业板的企业资质不会比首批好,因此,这些公司的成长性较首批28家公司来看,要逊色不少。

  第二,目前整个创业板都在“挤泡沫”,释放风险。如曾经连拉多个涨停板,被市场称之为“妖股”的吉峰农机已经从上百元的高位跌至昨天收盘的61元多一点。“前期上百倍的市盈率,显然属于非理性上涨,已经严重透支了业绩。”发行市盈率的整体大幅提高将加大日后的破发风险,创业板风险已经超过了金融衍生品。

  第三,考虑到当前A股市场整体疲弱,以及扩容效应的作用,这一批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炒作行情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预计8家公司首日的平均涨幅不会超过50%。“当然,不排除个别的上市公司会超过这个上涨幅度,但能够维持多长时间真的不好说。”郭峰坦言。

  广州证券策略分析师欧阳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由于近期整个市场情绪下来得比较快,再加上很多前期上市的创业板股票跌得也比较猛,预计创业板新股暴炒的现象会随着发行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减弱。

  在欧阳铭看来,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具有高收益的属性,再加上它盘子小、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使它更易于炒作,更具有“赌”性,更刺激。创业板未来还会有多少故事,更像是个没有解开的谜,但随着扩容步伐的加快,价值回归是必然的。管理层意在通过加大市场供给,来挤压创业板市场上的“投机泡沫”。

  高估值或回归到合理位置

  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2009中国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这其中主要针对的就是创业板公司。郭峰说,发行市场化后,由于不受监管层的“窗口指导”,在热钱与经济复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过高的估值,给了整个市场非常虚幻的幻想,但在未来市场流动性下降的情况下,泡沫是不可持续的。

  虽然无法确定创业板的高估值何时回落,但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认为近百倍的市盈率并不会是这个市场的“新常态”。德同资本合伙人田立新认为,如果成为“新常态”,那么,VC和PE就没法投资了。他随后向记者分析说,目前创业板过高的估值,已经留下了“后遗症”:首先是投资成本的上升。他介绍说,近期所接触到的一些在私募阶段还未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医疗企业的估值已经到了25倍以上。“创业板的推出短期来看是过度拉高了私募投资人投资的欲望,这不是一个理性的、可以长久持续的现象。”他说。

  其次是创业板公司失去了竞争力。由于创业板的某些公司可以在主板或者中小板里找到类似的公司,假设主板或中小板公司明年的估值在20-30倍之间,而创业板公司明年的估值还高高在上,在70——80倍之间,那么这个估值比价优势就使得创业板的部分公司失去了竞争力。

  “再次是对未来业绩透支严重。”田立新认为,任何泡沫都有破裂的一天,创业板个股要想维持目前的高估值,需要未来几年业绩高速增长的支持。“一些创业板公司成长空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给那么高的估值肯定是不合理的。前期市场氛围适合创业板炒作,等到市场风格切换,创业板股票还会不会被疯炒就很难说了。”

  田立新说:“我和一个朋友聊天时谈到创业板,我认为其中有些公司是金子,有些是石头,但是它们都不由自主地被点上了数字,于是都变成了骰子,下面的游戏已经和公司本身的价值关系不大了。”

  由于创业板首批上市的股票由于估值泡沫迅速显现,已过“警戒线”,因此,很难引起机构投资者的关注。现在参与创业板炒作的大部分是散户,而在缺乏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情况下,创业板之后的走势不容乐观。欧阳铭和郭峰均持相同的观点。

  不仅如此,就连操作手法比较独特、胆大的私募也对其不感兴趣。成都某私募老总告诉记者,他们不是拒绝创业板公司,而是目前的估值太高了,公司的现实业绩和成长性值不了那么多钱。“我们会继续追踪它们的表现,评价是否有投资价值。如果是比较好的投资品种,估值回到比较合理的位置,我们才会考虑适当参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