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创业板的待审核公司以及保荐机构集体感受到了“寒潮”,创业板IPO的发审“过会率”由9月份的93.5%急剧降低到了11月的57%。这一迹象表明,创业板发审会的审查变得更加严格。
首批创业板公司在IPO“上会过堂”时是普遍感觉比较轻松的,因为通过率很高,首批31家进入发审会过堂的公司有29家过会,只有南京磐能电力以及上海同济同捷遭否。等到首批创业板公司挂牌上市后,创业板发审会也进入常态化,一切都不同了。
11月2日到13日,8家创业板公司进入发审程序,只有4家公司顺利过关,过会率只有50%。11月17日发审会,两家公司一
家过关;11月20日,4家公司3家过关。整个11月份,14家公司进入创业板发审程序,只有8家公司“过会”,过会率只有57%。
华东一家券商的保荐代表透露,11月来创业板公司过会率较低有两大原因:其一,公司资质不如首批公司资质好;其二就是审核确实有趋紧的态势。“11月13日两家上会的公司全部被否是监管部门向投行和拟上市公司发出的明确信号。”该保荐代表称,导致过会率偏低还有一个因素:创业板发审会通过发审程序来调整创业板定位。也就是说有的公司遭否并不是因为公司资质很差,可能是该公司不适合上创业板。据《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