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姚刚:实践证明创业板没有导致市场失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7日 05:2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蔡宗琦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6日下午做客中国政府网,就市场关注的问题与网友在线交流。他表示,目前初创期的企业还不能进入创业板。针对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他指出,政府并没有过多干预价格,市场会有一个价值发现的过程。而实践证明,创业板并没有导致市场“失血”。

  没有过多干预创业板价格

  他介绍,创业板在设计时借鉴了国外经验,并未针对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而是那些已成立了一段时间,有一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产品有一定市场的成长期企业。

  他表示,国外很多创业板市场最后没有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拟上市企业资源较少,条件过于宽松,让那些还不是很成熟的企业进入市场。我国处于工业化时期,能保证有足够的后备资源为市场提供新鲜的血液。因此,在创业板市场上挂牌的企业虽然不如主板那么稳定,但比那些处于初创期、“种子”期企业的稳定性要高一些。

  他认为,证监会并没有过多地干预价格,只是对价格过高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因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供需双方决定价格。有人呼吁证监会指导价格,但价格不应该由证监会评断,价格高低市场说了算,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证券法》也规定证监会不能参与发行定价,这是证监会推行发行体制改革过程中非常重大的改革。“我相信证监会也不会开倒车再回到行政干预价格的时代了”。

  此外,股价高低要让市场检验。创业板公司上市后出现涨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市场会给出一定的价格,这就是价值发现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教育一些盲目跟风的投资者,有亲身体会才能更加谨慎。

  已有约960万投资者

  开户创业板

  姚刚介绍,截至目前,大概有960万投资者通过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开户创业板,实际参加二级市场交易的有92万户,约占开户数的1/10。这说明,还有大量投资者在观望,在审慎地进行抉择,表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比较有效。

  在我国资本市场,创业板是第一个运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的,从执行效果来看,对提高投资者对创业板风险的认识是很有好处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宽度、广度、深度不断得到拓展,新的产品不断出现,有的产品确实需要特别地提示风险,所以今后可能还会在其他产品上引入这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集中上市防爆炒

  针对为何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集中上市的提问,姚刚表示,这汲取了中小企业板集中发行、集中上市的经验,防止单只发行股票引发爆炒。此外,28只创业板股票的融资额是155亿元,不如中冶一家上市189亿元的融资额,所以不会使主板市场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金分流或“失血”现象。上市当天主板市场指数上涨,实践证明,创业板企业确实没有分流资金。

  他认为,市场的担忧是一种静态的观察。这几年有很多好的大型企业上市,投资者投资这些企业得到很好的收益。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个事情,不断有新的血液进入资本市场,不断从中寻找新的、好的股票,这就是市场的资源配置。

  不希望募资规模超预期

  姚刚表示,证监会不希望募集资金超过预期目标。但由于法律规定公司上市有最低公开发行比例,在审核创业板企业时,一般会要求募集资金有可能超过预订量的企业降低发行股数,所以绝大多数创业板企业发行股数都已经在最低限。在这种情况下,询价时询价机构出价较高,融资额还是超过预期,只能通过后续监管解决这个问题。

  他介绍,证监会已经对超募资金做了严格规定,如要有专户存储,保荐人持续关注资金是否会乱用。并有比主板市场更严格的规定,超募资金只能用于投资主业。此外,证监会也在考虑像国外一样通过存量发行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些做法还需要综合研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