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6日15时,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加强创业板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平稳运行”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
[网友 上善若水]请您介绍一下咱们创业板的首批企业为什么集中上市?集中上市会不会导致一种失血效应?
[姚刚]上市之前已经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大家都知道要集中上市,那时候就有议论说从来没有过二、三十只股票集中发行和上市的,担心造成市场的资金分流或者说是失血。当时我们的主要想法是创业板是新生事物,根据过往的经验,中国投资者都有一个炒新的习惯。这个习惯挺有意思,在国际的其他市场上每推出一个产品,一般交易所都要考虑怎么样能让这个产品做得更活一点,生怕它没有交易最后失败。在我们国家每推出一个新产品我们都要考虑怎么能防止它爆炒,防止它过于炒作。这就是中国特色。
我们的投资者很多,散户很多,炒新的习惯很强,而且过去炒新往往得手,大家都有这么一个过往的经验。所以我们在推出来之前就考虑怎么样有效地防止爆炒,其中一条就是批量发行、批量上市,这汲取了中小企业板集中发行、集中上市的经验,防止单只发行股票引发爆炒。这远远比单只股票发行能起到防止爆炒的作用。
所以,我们想创业板第一批企业上市的时候这样做也会好一点。当时担不担心会分流资金、会失血呢?我们看到因为小企业比较多,融资量比较有限,28只股票加在一起的融资是155个亿,不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一支股票中冶上市189亿的融资额,所以我们想不会对主板市场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分流资金或者失血的现象。实践证明创业板企业上市当天主板市场指数是上涨的,确实没有分流资金,所以主要还是心理上的作用。
我觉得分流和失血的说法是一种静态的观察,最好不要上新股那就不分流、不失血了,但是怎么能够让那些代表国民经济增长的,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收益的新公司上市呢?我们这几年上了那么多好的、大的企业,很多投资者通过投资这些企业得到了很好的收益。如果我们永远不让上新股怎么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所以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这个事情,不断要有新的血液进来,不断从中寻找新的、好的东西,这就是市场的资源配置。所以不希望新股进来,希望永远不要分流资金的想法是静态的想法,不是动态的想法,需要改变这种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