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婧妤
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以较发行价上涨106.23%的平均涨幅结束了首演,88.88%的整体日均换手率创出了高达219.08亿元的成交金额,相当于当日深市近450只个股总交投的五分之一。
上市首日股价翻番在A股市场并不鲜见,但结合28只创业板股票超过50倍的平均发行市盈率,首日大涨过后,部分公司高估值背后是否暗藏交易风险很值得投资者关注。
即使有关部门在创业板正式挂牌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交易风险提示,为抑制交易首日风险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并在中小板的基础上对创业板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停牌阀值,但创业板交易首日,28家公司仍然受资金追捧走出了较大涨幅。
从首日交易情况来看,首批28只股票开盘平均涨幅达到76.46%,最高为华谊兄弟,涨幅122.74%,最低的中元华电开盘涨幅也达到46.05%。截至收盘,28家公司较发行价平均上涨106.23%,最高为金亚科技涨幅209.73%,最低为南风股份上涨75.84%。
由于创业板是新生事物,本身享有投资者对新生事物给予的“溢价”并不奇怪,但结合超过50倍平均发行市盈率的背景,业内专家认为,首日交易过后,首批28家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可能在于估值风险。
市场的交易数据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投资者对于这一估值水平的担忧。深交所数据显示,28只创业板股票昨日盘中几乎集体“冲高回落”,其收盘价较开盘价的平均涨幅仅为16.96%,最高为金亚科技,涨幅70.73%,最低为神州泰岳,涨幅仅2.80%。
同时,28只股票交易首日平均换手率高达88.88%,表明多数申购中签的投资者都在这一涨幅水平下采取了抛售的交易决策,其中换手最高的红日药业首日换手率高达91.02%,最低的金亚科技换手率也达到86.36%。
创业板开通首日出现受资金追捧、涨幅较高的情况有其客观原因,这既有制度安排的限制,也由我国股票市场现阶段的发展特点所决定。
首先,采取28家公司集体上市的做法前所未有,但相对市场资金而言,仍然是供求不平衡的;其次,创业板市场投资者以散户占绝大多数,其交易的散户特征比较明显;再者,受单只基金持有上市公司股票须小于10%规定的限制,机构投资者在创业板运行之初还缺乏合适的渠道配入创业板股票,这无疑会加大创业板市场的波动性;此外,我国资本市场仍处于“新兴加转轨”的发展阶段,市场交易行为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理性。
数据显示,散户,特别是中小散户资金充当了昨日推动创业板首批公司一路“高歌猛进”的绝对主力军。
昨日机构投资者累计买入创业板股票1142.95万股,占市场比例仅2.63%。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等未参与买入,券商自营和理财合计买入115.25万股,QFII合计买入0.52万股,其他一般法人合计买入1027.18万股。此外占比97.37%的交易量均来自散户。昨日参与买入的个人投资者账户多达25.26万户,合计买入4.23亿股,其中买入股数在5万股以下的户数占比多达99.56%,买入股数占比86.31%;买入股数在1万股以下的户数占比97.22%,买入股数占比60.08%。
创业板公司具有“创新”与“成长”的特点,经营业绩高成长性、业务模式及创新发展趋势均较为明确,但由于处于初创期,企业高成长的特点背后也蕴藏着成长不确定的风险,从国际经验来看,创业板公司上市周期往往较短,公司出现经营失败而快速衰落乃至退市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理性地对公司发展前景进行判断,以免出现投资失误,造成严重损失。
一个成功的、可以给予投资者合理回报的创业板市场,不仅需要高质量、创新能力强的上市公司,需要良好的制度设计,需要严格监管作为保障,更需要广大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作为为基础。投资者的每一笔买卖、每一个投资决定都是构成市场交易氛围的元素,理性的股票市场除了制度予以保障,也必须建筑在理性投资者群体这一基石上。
只有投资者正确认识客观预期,理性参与创业板投资,创业板才能实现平稳、健康地运行;同理,只有一个平稳、健康运行的创业板市场,才能为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服好务,为提升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