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斌
2007年,A股上涨到6000点的时候,曾经有人这样描述过“中国梦”:两个刚刚毕业几年的大学生,把几万元的积蓄投入股市,翻了两三倍,然后用这些钱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供房,随着房价的上涨,两个人跨入了百万阶层,从此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现实总是如此残酷,当资产泡沫破灭之后,人们才猛然惊醒:能够在资产泡沫破灭前全身而退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仍然必须为买一套房子而咬紧牙关不懈奋斗。依靠泡沫来实现“中国梦”,显得如此天真。
在2009年的秋天,“怀胎”了十年之久的创业板终于粉墨登场,批量制造的亿万富翁再次唤醒了“中国梦”。一批年轻人——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创业——上市融资——共同富裕,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将来。
然而,这个看似近在身旁触手可及的梦想,却被无情的现实阻隔成千山万水。当千挑万选的首批28家公司集结待发,准备在2009年10月30日粉墨登场时,惊讶、羡慕以及随之而来的忧虑感不期而至。
高昂的市盈率、令人咋舌的财富增长、“寄生式”生存和技术上的“拿来主义”等种种并不新鲜的商业模式……这就是我们期待了十年的创业板么?它能否承载起一个国家产业振兴的重任?这里真的能够诞生中国的微软?长大后,它就成了纳斯达克?
当然,新生的事物总是充满争议的,那些关注着并且表示忧虑的人们,可能恰恰是一批最希望中国创业板走向成功的人们,愈关爱,责之愈切。
而且,尽管有泥沙俱下的争议,但同样在这28家公司中,我们看到了不少令人振奋的例子。比如拒绝500强收购的汉威电子的创始人,正在收获着当初的远见;又比如从“院中院”中成长起来的爱尔眼科、正在证明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体系的可能、当然还有同学少年30人共同富裕的莱美药业、更有星光熠熠的华谊兄弟。我们无从推断他们的将来,但是他们现在带给我们的是新的气息和一些新的念想。
我们坚信,只要给予机会,希望的种子总是能够在那些哪怕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有28家公司的上市,就会有2800种希望在萌芽、就会有280万种商业模式在探索、就会有2.8亿个渴望财富的大脑在思考……哪怕每一个头脑只是一颗沙粒,在创富冲动的黏合下,也总有一天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当然,要想让那2800种希望和280万种商业模式乃至2.8亿个头脑变成真正的财富,离不开的是制度的推进:当一个草根企业的上市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当新股发行不再是一票难求、当机构投资者真正意识到肩上所负的责任、当价格真正成为市场的选择而不是操纵的结果……那么我们回顾时会说,这十年的等待是值得的、今天少数人的暴富对社会伦理的挑战也是值得的、社会为了创业板诞生注定要支付的高额代价也是值得的……
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期待创业板成为“中国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