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每年发行规模预计将在200至300亿元,将带来承销收入5亿元左右,预计券商直投业务占营业收入比例可达5%-10%
□ 本报记者 于德良
今明两日,创业板首届发审委将审核13家公司的首发申请,创业板正式面世为时不远。
对于券商期待已久的这场盛宴,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创业板的推出将增加券商在经纪、承销、直投等多方面业务收入。其中经纪业务、承销业务会首先获益,而此前未得到充分发展的直投业务的拓展空间最大。
承销收益
券商分享5亿“蛋糕”
创业板推出首先为券商带来的直接收益是经纪业务收入和承销收入。东吴证券测算后认为,若以目前中小板市场交易情况推测未来推出的创业板交易,则有望为市场带来1.87万亿元的增量成交额,进而券商将实现增量经纪收入约为50.46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的4.9%,基本与今年1月券商佣金收入持平。
4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明表示,“根据深交所的分析和调查,目前券商储备的准备到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300多家”。根据本报统计,今明两日上会的13家企业预计拟募资总额为33.77亿元。截至9月10日,有155家企业递交了申请,149家被正式受理,募资总额约34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27亿元。因此,在证券承销方面,正常情况下每年将有200家左右上市,按每家融资1~2亿元规模,每年发行规模将在200~300亿元,这将为证券业带来承销收入5亿元左右。某券商分析师表示,这对于中小券商有吸引力,但对大型券商而言,这份收入可谓微不足道。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型券商投行业务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先天的优势;其次,总收入基础较低因此对收入的影响相对较高。
在这些拟上市企业的保荐人中,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成为领跑者,这4家券商首批申报的创业板项目均在10家左右,遥遥领先于其他保荐机构。大多数保荐机构推荐的企业在1-3家左右。
招商证券投行部总经理谢继军表示,我们没有明确区分企业上中小板还是创业板,一共储备的有上百家。这些企业的净利润在3000万元以上。从财务指标来说,两边都符合,但是从盈利模式来讲,肯定有一些更适合创业板,有的更适合中小板。
平安证券投行部总经理龚寒汀对记者表示,今年3月份,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创业板推广的小组。在创业板没有明确推出之前,我们储备的很多项目是按照中小板盈利标准去寻找的,目前比较成熟的可以推上创业板的储备项目大约在30家左右。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有创新概念,年均收入或利润的增长达到30%以上是普遍的。
她说:“我们选择的行业并不局限于大家想象中的像IT、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等行业,譬如先进的、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制造业也在选择的范围内。另外,我们也做了直投业务,以后会申报上创业板。”
可以肯定的是,创业板推出后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的显效会持续稳定,而直投业务的收益在1年后会更加明显。
直投业务
中信、海通领跑上市券商
随着试点门槛的降低,券商直投业务迅速扩容。根据最新资料,目前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进行直投资格的证券公司已达15家。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信证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平安证券、光大证、中银国际、广发证券、申银万国、国元证券、长江证券、银河证券和招商证券。
创业板的推出为券商的直投项目提供了最佳的退出渠道,虽然直投业务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但业务利润回报比较可观。招商证券分析师罗毅预测,未来我国券商直投业务的投资收益率将达25%到40%左右。
在直投业务中,大券商明显占优势。上市券商中,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是佼佼者。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是最早开启直投业务且储备项目资源较为丰富的证券公司,将在最大程度上受益于直投业务的发展。
中信证券直投业务领域布局最完善、项目储备丰富、规模最强。中信证券主要的直接投资业务由金石投资有限公司运作,其直投业务目前已经投资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信房地产、北京昊华能源、中油金鸿天然气、广西丰林木业、贵州开磷等,其中投资的昊华能源正在实施登陆A股计划(非创业板),这意味着该单直投业务将进入回报期。此外,中信投资设立和参与管理的绵阳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规模较大,预计不久也将进入实际投资阶段。 海通证券直投业务的经验也较为丰富,但在规模上不及中信证券。
国泰君安分析师梁静表示,在乐观假设下,今后券商直投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可以达到5%-10%。上市公司中只有中信证券开始了项目运作,考虑到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锁定期,中信证券直投业务产生收益最早也要到2010年下半年,其余公司获益将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