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发审会周四正式开张

  首批7家公司率先上会 后续几天可能继续安排发审会   

  证券时报记者 于 扬

  本报讯 中国证监会创业板发行审核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已定于9月17日(本周四)召开首次创业板发审会,当日将有7家公司上会接受审核。该负责人表示,根据企业反馈意见的回复进度,后续几天可能将持续安排发审会。对于上会公司家数,该负责人表示,这还要根据企业反馈意见的落实情况才能最后确定;而过会公司能否在“十一”前拿到发行批文,目前也没有类似硬性的说法。

  根据昨日晚间证监会网站的公示,首批上会的7家公司分别是: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特税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佳豪船舶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负责人表示,后续之所以可能会形成“集中发审”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行政许可程序的要求。目前在审的企业都是在7月26日首日报送材料、7月31日被受理,在反馈意见和初审环节就非常集中,客观上就可能会导致后续发审会的集中召开。二是创业板“板块”形成的需要。“有相对较多的企业挂牌交易才能称之为板块,因此首批审核较多的企业可以为创业板板块的迅速形成做好准备。这样一方面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止初期由于供不应求导致的爆炒局面。”

  至于为何会选择上述7家公司首批上会,该负责人表示,这完全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准备情况而定,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在内。“实事求是地看,目前只有这7家公司的材料比较成熟,而如果要刻意安排的话,第一批完全可以上8家、10家。”她说。

  该负责人介绍,从上周五到周六,证监会连续召开初审会,10余家公司进入初审程序。会后,有些企业问题基本落实,也有些企业在一些小问题比如披露中的事项还没有完善,因此连夜修改材料。

  她说:“这些问题基本上很快就能得到落实,全部准备完成后,才能安排他们上会,这7家都是材料落实情况比较到位的公司。”她表示,根据企业落实并修改意见的情况,周二、周三也有可能再持续预披露一批公司,这就意味着发审会在17日之后会持续召开数次。至于上会公司的家数,虽然监管部门每天都在统计企业问题的落实情况,但下一步有多少家仍无法确定。

  该负责人指出,首批7家集中上会的情况,和首日集中申报的情况密切相关,此后后续申报的企业并不集中。因此,在这批集中申报的企业审核完以后,今后将会按照“成熟一家、上会一家”的原则进行。她预计今后不会再出现像7月26日那样的集中申报潮。

  按照企业申请发行上市程序,正常情况下,一旦企业通过发审会的审核,在落实发审委的相关审核意见之后,就可以进入发行程序。因此,如果发审会通过率较高,“集中发审”后下一步自然就会形成“集中发行”的局面。但该负责人表示,“由于每家企业的平均发行量和平均融资额规模都不大,融资额平均不到2.5亿,即使发100家也不到250亿,因此即便集中发行,预计也不会对市场造成不当影响。”

  针对市场所关心的发行方式等问题,该负责人指出,在发行环节上,创业板发行方式和改革后的主板发行方式一致,在询价过程中是否进行窗口指导也将和发行部的主板做法保持一致。“如果发行部没有窗口指导,我们就没有。”

  谈及首批挂牌公司的家数,该负责人表示,这要视前端有多少企业能通过发审会、以及企业会后事项的准备工作而定;能否很快进入发行程序,也要看会后事项的落实情况。“这些工作目前都有不确定性,和企业自身情况及证监会的准备情况有关。”她说。

  据悉,企业过会后还要继续落实发审委员提出的意见,证监会也要核验企业是否真正落实这些意见,之后还要组织封卷和材料的修改,此外还有下一步和持续监管部门的沟通,提供持续监管意见函等。“企业的准备和证监会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就可以发行,时间则还是按照姚刚提出的既定目标在准备。”她表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