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筹资、国内退出的本土化操作模式成外资创投更现实发展方向
证券时报记者 邵小萌
有外资创投告诉记者,在首批申报的创业板公司中,将会出现多家外资创投投资的企业,外资创投可望通过创业板实现在国内资本市场退出零的突破。
外资创投国内退出零突破
“这几个项目都是我们早期投入的。”一家外资创投人员介绍说。而据了解,外资创投投资企业进入创业板首批申报的数量并不多。“早期项目以外币投资、境外上市为主。这将是导致我们在国内创业板收获不大的主要原因。”该人士说。
此外,在国内创业板企业投资上,外资创投优势不再也是另一大原因。
早期外资创投因资本雄厚、经验丰富,在选择企业上有着先天优势。而随着本土创投的崛起,特别是中小板开通之后,本土创投迅速发展壮大,同样拥有了规模优势,并且积累了国内退出的经验。“我们投资国内上市企业,天然的劣势是增加了企业上市的审批难度,也导致计划国内上市企业对外资创投进入不持积极态度。当然,对国内市场的参与程度不高也是一个原因。”上述外资创投人员告诉记者。
境内循环时机渐趋成熟
国内创业板的推出使得国内的退出渠道更为成熟,“国内筹资、国内退出,应该是外资创投未来发展一条主要路径。”招商证券香港投行董事总经理温天纳说。
自2005年开始,国家对红筹海外上市从严,使外资投资企业的海外退出模式受到影响。
此外,金融危机导致外资创投在国内投资的企业海外退出受限,原来主要的退出渠道在美国主板、创业板,以及香港主板,而目前来看,美国市场的投资者信心不足,退出渠道主要集中在香港市场。
在这样的形势下,外资创投对人民币基金的需求也在增加,人民币基金的设立在5、6年前开始,今年以来,中国的市场机会又进一步推动了人民币基金的设立。
本土化发展的几种模式
作为重点投资大中华区创投的行业组织,中华创业投资协会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外资创投机构对于设立人民币基金具有浓厚兴趣。97.4%参与调查的外资创投机构表示,有兴趣或考虑未来设立人民币基金。中华创业投资协会总裁黄芳表示,外资创投机构已开始关注国内市场,并对参与人民币基金有非常大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外资创投海外退出渠道收窄,而国内退出环境有实质性的改善。此外,全球金融危机导致海外机构LP(有限合伙人,不参与直接管理)资产缩水,投资趋于保守,外资机构海外募资的难度加大。而在国内,外资设立人民币基金的政策环境已经具备。
黄芳告诉记者,目前外资创投设立人民币基金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即外资创投从其管理的现有美元基金中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转成人民币,与在国内寻找到的LP共同出资成立合资的人民币基金。这种模式是目前外资人民币基金最为广泛采用的模式。二是纯内资LP的人民币基金,即外资创投管理公司(GP)完全从国内LP那里募集资金成立人民币基金。三是纯外资LP的基金,即海外基金直接在国内成立人民币基金。这种模式的人民币基金审批获准的难度相对较大。中华创业投资协会的调研显示,35.9%的外资创投机构将考虑设立中外合资人民币基金,33.3%的外资创投机构将考虑设立纯内资LP的人民币基金,只有15.4%的外资创投机构将考虑纯外资LP的人民币基金。
人民币基金来源仍有限
目前外资创投募集人民币基金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国内的LP普遍不成熟,合格的机构LP数量十分有限,比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地方社保基金尚未获批投资市场化的创投基金。目前外资人民币基金国内主要的募资对象集中在全国社保基金和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而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海外LP还无法成规模地投资人民币基金,使得外资创投募集人民币基金的资金来源十分有限。
黄芳认为,外资创投本土化运作面临的问题还包括:无法通过红筹架构投资国内企业、资金结汇需按项目进行审批、投资境内上市公司审批获准难度较大和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等。因此,外资创投的本土化运作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