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创业板成本欠比较优势 海外创业板或抢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 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李域 深圳报道

  国内创业板进入倒计时之际,海外创业板不甘寂寞,依旧上演抢夺创业板资源鏖战。

  5月18日,韩国交易所董事长李正焕一行亲自赴深举办韩国证券市场上市说明会。

  “韩国KOSDAQ上市费用相对低廉,约占募集资金总额的8%~9%。”李正焕对本报记者表示:“韩国KOSDAQ目前市盈率(PE)在19倍数,相对较高。”

  对李正焕所提的“良性的竞争”,深圳某创投公司负责人则并不担心,“中国企业非常之多,据说投行已经为创业板积累数百家公司资源。”

  记者也了解到,对于拟上市公司来说,融资成本高、融资金额少是他们比较忌讳的地方。

  “上市的保荐承销费用在1000万-1200万元左右。”拟上市企业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巨平表示。

  经记者核算,保荐承销费加上审计费、律师费等其他杂费,国内创业板上市的成本将与在海外上市成本不相伯仲。

  七项费用无优势

  创业板诞生已近半个世纪。

  “截至2007年,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设立了75家创业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工作站王晓津对本报记者表示:“全球创业板市场共有41家,另外34家已被‘关停并转’”。

  王晓津通过对现有41家创业板主要指标的梳理发现,有7个市场的各项指标都位于前三分之一的行列,属于高端群体,即:筹资额高、新上市公司家数多、市值规模大、流动性高、波动性低、退市公司数量多,具体包括:美国NASDAQ、英国AIM、加拿大TSX-V、日本JASDAQ、日本Hercules、中国台湾OTC、韩国KOSDAQ。

  同时,有13个市场的主要指标均位于后三分之一的行列,属于创业板市场中的低端群体,它们是:南非3个创业板市场、土耳其2个创业板市场、马来西亚MESDAQ、泰国MAI、新西兰NZAX、爱尔兰ISEQ、塞浦路斯3个创业板市场、菲律宾SMB。

  剩下的21家创业板市场的大部分指标处于中间地位,发展前景尚不明朗,属于海外现有创业板市场的中端群体。

  王晓津进一步分析得出,公司数量和市值规模还将继续向高端群体集中,市场集中度趋于提高,两极分化的格局将会向纵深发展。具体而言,高端群体占据了95%的筹资金额,即使剔除NASDAQ,也达到85%的占比;而低端群体仅占据了1.14%的比例,剔除NASDAQ后的筹资占比也仅为3.22%。市值规模和年均新上市公司的差距也是如此。

  对于众多的国内企业来说,熟悉的创业板均属于高端群体。

  某香港投行人士向记者列举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成本明细,以一家拟在香港创业板融资2.5亿元的公司为例,成本项目主要三项为保荐人顾问费大约200-250万港币,占总费用的13%-14%,包销/配售佣金收取融资额的2.5%-3.5%,大约在625-875万港币,占总成本的44%-48%,法律费用300万-350万港币,占总成本的19%-21%。

  余下费用大致为会计师费用70万-150万港币,收款银行收费25万港币,印刷费80万港币,上市公布费60万港币,上市费35万港币,股票过户登记处收费10万港币,总费用合计为1405-1835万港币。

  总体核算下来,费用支出大约占筹资额2.5亿港元资金的7%左右。

  一份来自Chardan China Acquisition Corp。的数据显示,根据部分上市公司的公开资料分析统计,在综合手续费用(包括上市费、证券律师费、审计师费、财务顾问费、承销商费及其它印刷申请等费用)上,美国NASDAQ收费最高,约为总融资额13%至18%(其中保荐承销费占7%);英国AIM排名其次为12%-16%;香港创业板为8%-10%(其中保荐承销费占7%);日本JASDAQ和日本Hercules综合手续费用则低于美国NASDAQ高于香港创业板;韩国KOSDAQ为7%-8%,加拿大TSX-V收费最低,占总融资额的6%左右。

  记者了解到,台湾OTC的设立主要是为中小型企业上市融资开辟渠道,设立之初是把分散在证券商营业柜台的场外交易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和规范。发展至今,台湾柜台买卖中心已成为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主渠道,但具体的融资成本没有统计。

  除台湾OTC市场外,王晓津统计的高端群体中,六大创业板市场成本均比国内的主板市场高,Chardan China Acquisition Corp。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主板上市约收取总融资额的3%至5%。

  很明显,企业在国内A股主板上市具有成本优势,这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情愿在国内排队也不愿走出国门的一个重要原因。

  风险与收益匹配?

  相对于国内主板上市的成本占总募集资金比例3%-5%,国内的创业板市场成本则明显提高。

  “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一家公司接受辅导的话,保荐机构最低收费都是1000万。现在按照规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要求是)两年盈利才1000万以上,这个对中小企业来说成本可能比较高。”拟上市企业深圳雷杜生命科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巨平算了一笔账:“早在两年前,已与保荐机构签订协议,保荐承销费为1000-1200万。按照总募集资金额1.4亿计算,所有费用大约占比10%左右。”

  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显示,在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方面,国内创业板有两套标准,具体规定为要求发行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同时规定了发行人不得有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若干种情形。

  “这也就意味着,上市的成本将耗费企业不低于两年的盈利额。”深圳某企业人士表示。

  如果降低费用,这对国内诸多保荐机构来说,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联合证券一位券商保荐人算了一笔券商的成本账,在正常情况下,假设项目在会一年,保荐人的费用(包括签字费、持续督导费用等)150万元左右,项目组成员差旅成本100万元左右,分摊的项目人员工资(含保荐代表人工资)200万元左右,还有税金、综合成本等等,在不计奖金的情况下,做一个项目费用大概在500-600万,但如果两年才能出一个项目,收费1400万,券商估计都不赚钱。

  对于这样的两难选择,深圳市脉山龙信息技术股份公司总经理汪书福建议通过设定最高指导价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他表示,创业板募集资金成本的问题,由于保荐人只能签两个的限制,导致创业板募集资金成本比较高,而企业募集资金总额是有限的。管理层是否能出台一个指导价,对创业板企业的保荐成本设一个最高上限?

  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公司董事长杨文明的观点是,按照上市规则规定,保荐机构督导期都要三年,加上前面的辅导期,一般都在四年左右,商业机构督导期间与辅导期间,要收取费用;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保荐作用又非常重要。如何使保荐机构承担责任、风险与收益相匹配非常关键。

  不过,2005年1月1日,证监会为进一步做好《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实施工作的通知显示,自2005年1月1日起,在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推荐的发行人证券发行前,中国证监会不受理该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推荐的其他发行人的证券发行申请。

  这表明,一个保荐代表人只能有一个在会(证监会)项目,那这名保荐代表人在项目报会(证监会)至发行期间为“冻结期“,无法签署其他项目。

  当下,企业创业板的上市成本难有下调。

  深圳一家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被吸引去海外上市的原因是海外市场的门槛低,股票发行申请程序简单且周期短。国内主板优势在于融资金额有保证且融资成本较低。假如国内创业板的成本优势不明显,审批周期和国内主板一样长,或会有企业选择去海外上市。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