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的配套细则还没颁布,但作为保荐机构的券商,已开始做最后的冲刺。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券商投行筛选了一批项目,近期都在赶申报材料,要求5月做好材料,冲刺首批项目。但在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一级合伙人何贤波看来,冲刺首批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管理层的意见是首批项目要业绩好、财务和法律方面比较规范、有代表性,首批推出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最重要的是,首批要求企业2008年的净利润不能低于2000万元。”何贤波向记者透露,这是中信证券和安信证券分别与交易所和证监会沟通得到的信息。
记者就此信息向深交所办公室主任陈文权求证时,却得到“创业板配套细则还没颁布,交易所没有制订首批标准”的答复。然而,深圳多家券商投行均预期创业板首批名额的争夺会很激烈,纷纷将符合创业板特色、财务上达到中小板门槛的项目作为首选目标。
首批冲刺战
“我们最近在赶创业板第一批项目的材料,目标是5月就能报材料。”国内一家大型券商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业内预期创业板8月挂牌上市,预计证监会6月开始收材料。因此,公司近期督促会计师对企业3月31日前的业绩报表进行审计,制作招股说明书,出示律师意见,确保在6月30日前能把材料报上去。
企业招股说明书的数据要求截止到3月、6月、9月和12月的最后一天。如果券商在6月底没有上报材料,将要重新补充企业二季报的数据。“企业报表的审计工作最快也要20天,如果要补充6月底数据,起码要等到7月才能报材料。”前述投行总经理表示,公司的创业板储备项目有几十家,他们筛选了前两批上报的项目,并将投行人员集中到创业板,全力以赴做准备。
据平安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龚寒汀介绍,平安的储备项目有100多家。其中,很切合创新型企业标准,具备高成长性,准备成熟,能在今年二、三季度申报材料的项目大概有30家左右。近期,他们依据创新性、成长性、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容量和法人治理结构等筛选了前两批的项目。
深交所4月初进行的“创新型企业调研表”结果,从侧面体现出创业板首批项目争夺的激烈性。“我们国信报了31家项目,应该是报项目最多的。其他券商是10到20家不等。”国信证券投资银行资本市场部总经理龙涌表示,公司也在安排企业做材料审计等工作,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尽量往上报。
广发证券投资银行综合管理部总经理蔡铁征则做了两手准备,广发证券的创业板和中小板项目都在同一个蓄水池,其财务标准基本都达到中小板的要求,而有意到创业板上市的项目有几十家。
转道有待政策指引
与创业板的积极推进相反,中小板IPO重新开闸、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却一直没有传出新的消息。为此,一批符合创业板要求、但本身在中小板排队的企业萌发了改道创业板上市的想法。
龚寒汀向记者表示,4月上旬,深交所组织券商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主要是探讨和交流哪些企业适合上创业板。其中,也提到了一批中小板项目想到创业板上市的情况。但这只是技术性的交流,而非指导性意见,企业转道要如何操作,还没有定论。
“对于一批符合创业板要求但已经在中小板排队的企业来说,其上市有两条道路选择。为此,企业和券商的态度都比较保守,计划等具体的政策出台,再看看是补充数据还是重新报材料。”前述大型券商投行总经理透露,必须等细则出台后,才会动手准备转道工作。
蔡铁征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对这批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什么时候把材料做好,而是做出到哪个板上市的决策。”因为企业的申报材料早已做好,预计创业板的规则与中小板不会有很大区别,其操作应该比较简单。
与大券商不着急的态度不同,小券商却是另一番心情。广州一家本地券商投行部总经理透露,他们储备的创业板项目规模较小,预计要到明年才能报材料,目前只能寄希望于将排队的中小板项目转道创业板。在他看来,中小板有300家左右的项目在排队,加上项目规模比较小,到创业板上市是更好的选择。
疯抢新项目
除了力争首批的上市名额,券商还将争夺延伸到创业板新项目的储备。
“券商抢创业板的项目抢得很凶,其激烈程度有些甚至超过2008年上半年的情况。”龚寒汀表示,创业板的管理办法颁布以来,企业和投行的积极性高了很多,有些条件很一般的企业,也有很多券商找上门。
而深圳一家专做中小项目的券商保荐人就遭遇了抢项目的激烈状况。4月初,律师和会计师向他介绍了一个软件项目,公司规模很小,一年净利润还不到1000万元,但至少有3家以上的券商抢这个项目。
“由于IPO暂停,很多券商在主板的通道都已经满了。即便再去抢了项目,也没办法报材料,客户会很恼火。因此,主板资源的争夺没那么激烈,没事干的投行人员全跑去争夺创业板资源。”前述保荐人认为,IPO暂停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然而,这种抢创业板项目的状况,与3月的情形有着明显的反差。
在两会召开前,市场就预期创业板要开闸,但券商却维持着观望的姿态。“狼来了都喊了三次,还不知道这次是否能推。2008年说要推创业板,券商花很多成本去铺项目,但一场金融危机下来,不少项目都受到影响,已经不符合创业板上市标准,不得不重新培育。”上海一家券商投行总经理3月的一番话道出了同行的心声。
“创业板项目对保荐代表人持续督导期可能是上市后的3-4年,责任期长,责任很大,其工作量不少于主板。创业板项目大多是处于成长初期的阶段,很多企业乍一看符合创新型概念,但其业务模式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型企业,拥有自主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在未来几年持续高成长,仍需要深入了解与探讨后,再作结论。”龚寒汀表示,选择创业板申报项目时,券商还是持比较谨慎的态度。
卢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