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业板首航 沈券商难上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15:02  辽一网-华商晨报

  专家建议

  贺强:沈本土券商应积极争取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在创业板推出这块市场上,各地券商的确会迎来相应的竞争机遇。

  他认为,沈阳券商的情况,并不能反映出什么全面的问题,无法参与竞争是一个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与业务分工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他建议,沈阳当地券商应该积极争取这个机会,从而锻炼自身的业务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成思危:逐步降低创业板门槛

  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成思危4月11日表示,现在对创业板要求严格是好事,但应随着发展逐步降低门槛。

  之前一段时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网络科技泡沫的破灭,创业板被暂缓,当时成思危就明确表示不宜推创业板。“为了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我们决定设立中小板块。”

  2004年中小板的诞生,被成思危称作是创业板“分步走”的第一步。又一个五年过后,终于等来了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成思危称:“现在等待创业板的企业非常多,政策对它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但应随着发展逐步降低准入门槛,以让更多真正有科技创新的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支持。”新浪 

  再有约半个月时间,创业板IPO办法就将实施。

  创业板紧张备战的背后,各地券商对创业板首班车的资源争夺也正在紧张地进行。遗憾的是,沈阳券商在这块蛋糕上似乎只能“望洋兴叹”。

  “我们很想搭创业板的首班车,可惜现在做不了这块业务。”本地一券商感叹。

  备战创业板

  沈30家高科技企业做好准备

  金融危机后资金短缺是民营企业的典型反应,让当地的企业争取搭上创业板的首班车,已引起当地金融主管部门的重视。3月31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并于5月1日起实施。

  4月10日,沈阳市政府金融办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沈阳市已有30家企业正在积极备战创业板,如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年内争取至少有一家沈阳企业登陆创业板。

  从行业分布看,“这30家企业基本是高科技企业,所涉及行业包括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但该人士称目前还不方便透露具体的企业名单。 

  沈阳一家提供上市服务的企业也瞄准了创业板首班车,“为解决创业板市场未开通先排队问题,我们已经开辟了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服务”。

  激烈竞争的背后

  券商疯狂储备企业资源

  创业板开启的预期,引起的不仅仅是国内各地高科技企业的备战,随着开闸时间的临近,券商近日也加快了对优质企业资源的争夺。

  “就像企业在主板上市一样,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也要找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券商等机构进行相应的资产评估、投行顾问等业务。有这项业务资质的券商,在创业板开启的消息发布后,也就多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在沈一全国性券商营业部副总经理表示。

  据其透露,很长时间以来,国内券商投行业务都面临着新股停发的窘境,这种背景下创业板无疑是各家逐鹿的焦点,但随之而来的也可能是激烈的竞争。

  华泰证券方面一位相关负责人昨日就告诉记者,“创业板的项目我们肯定是要做的,而且手里边已储备了一些资源。”现在投行部门正在加大调研力度,也是进一步储备资源的时候,各家都要选更优质的企业,但首班车的企业是有限的,竞争不可避免。

  “我们所在总部就有投行业务,会有一批人在备战这个事情,前一段时间就开始到包括辽宁在内的各地企业进行调研”,因为券商要保荐企业上市,有钱可赚,但同时也要承担相关的责任,需要实地考察企业的一些情况。

  尤其是现在进一步的细则还没出来,券商在竞争激烈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尽量让企业融资最大化,成本最低化。

  本土券商的困境

  想要插手却没有取得资格

  上述那位副总经理表示,按照相关规定,并不是所有的券商都可以在创业板蛋糕上分得一杯羹,因为券商需要有证监会审核的资质,有投行业务、保荐人资格,才能给上市企业做保荐,从而按照融资规模来赚取一定比例的费用。

  记者采访了多位证券业内人士,他们认为现在看,国内有能力竞争这块业务的券商大约不会超过百家。遗憾的是,“沈阳本地券商在创业板这块蛋糕上,现在还只能看着别人做。”一位全国性券商在沈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外地券商加紧备战创业板首班车的现象,记者采访中发现,总部在沈的券商基本都做不了这项业务,而在沈的券商们表达的意愿基本都是“想做”、“在争取”。

  “不可否认,创业板的开启对券商来说是块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现在,有券商采取增资等行动,也是在为将来参与竞争做一些准备。”他表示。

  总部在沈阳的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透露,实际上,并不是不想做,而是现在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但估计明年会争取到相应的资质。

  另一家在沈券商营业部的相关人士透露:“前几天我们就接到过省内一家想上中小板的企业电话,问能给做服务不,结果很可惜,企业只能到外地去选择了。现在我们只能‘望梅止渴’。”

  省内一大型民营企业负责人对此说,如果本地券商无法提供创业板上市的业务,那只能到外地去选择了,企业担心的就是成本会加大。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刘艳玲 采写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