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创业板不会出现“赶集”现象;将实行严格退市制度,企业经营失败就直接退市
证券时报记者 肖 渔 贾 壮
本报讯 中国证监会市场部副主任欧阳泽华与深交所副总经理周明昨日就创业板热点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欧阳泽华表示,创业板是一个新鲜的事物,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其市场风险需要向投资者讲透。为防范风险,创业板将实行适当从严的企业准入标准。周明则强调,深交所会引导保荐人优中选优,外界担心的创业板上市“赶集”现象不会发生。
欧阳泽华说,投资者需要把握的风险包括:一是创业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创业企业作为中小企业,对管理层和核心技术有高度的依赖性,尤其是在某一项技术的开发阶段可能要面临这种风险,会导致公司业绩的大幅波动。二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因为企业的规模小、核心的财务指标、重要的经营信息可能掌握在少量经营者手中,容易产生与人合谋谋取不正当利益。三是中介机构可能面临不规范运作的风险。四是创业板企业股本规模小,可能导致股价的大幅波动。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搜狐、网易和新浪三家门户网站,从其90年代上市后到2004年期间的上市交易情况看,期间最低的时候跌幅超过90%,最高的时候涨幅超过20倍,创业企业股价波动的幅度比较大。
欧阳泽华表示,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任何市场只要推出必然有相应的风险。风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预防的机制和应对措施。为防范这些风险,他认为应该多角度、多维度的采取措施,多管齐下予以应对。首先应该把好企业准入关,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从源头上切断风险,采取适当从严的准入标准。二是要加强对保荐机构的要求,加强督导和培训。从上市前对创业企业的辅导和上市后对创业企业的督导这两个环节,明晰他们的职责要求。三是通过相关创业板交易制度的安排,防范上市首日的暴炒。同时通过证券监管队伍加强对市场的稽查和查处。
欧阳泽华说,在整个多层次市场体系中,创业板的基本定位是起到承上启下、促进各个层次市场间良性互动的作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规划大致分三个层次:在金字塔的塔尖上是主板市场,塔腰是即将建立的创业板市场,塔基则是统一监管下的场外市场。
欧阳泽华强调,创业板市场的定位是以具有自主创新性和成长性的创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至于创业板企业挂牌的具体时点,他表示,这完全取决于企业和保荐机构的准备情况。
周明介绍说,根据深交所的分析和调查,目前证券公司储备的准备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有300多家,全国29个开发区的900家企业中有300家符合上市的财务指标要求,其中有意登陆创业板的企业有100多家。深交所会引导保荐人优中选优,外界担心的创业板上市“赶集”现象不会发生。
周明说,2002年底全球共有44个创业板市场,到2008年底余下32个市场,6年间有12个市场关闭。在32个保留的创业板市场中,有部分市场运作非常成功,比如美国市场、韩国市场、日本市场等等。另外,在2002年到2008年间,又有13家新设立的创业板市场,截至2008年底,全球GDP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只有中国未设立创业板市场。这几年来,创业板的形象和投资者的信心都有所提升。
“创业板的发展过程中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在借鉴成功经验之外,很重要的内容是吸取教训”,周明将境外部分创业板市场失败的教训概括为四点:一是一些创业板所在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停滞,上市资源匮乏;二是市场设立的时机和结构有问题,2000年前后正是网络泡沫破裂的时候,很多以此为主的上市公司高开低走;三是上市公司的准入门槛不够合理,监管不够严格,有的门槛设置太低,没有财务指标要求,有些创业板市场出现财务丑闻,影响投资者信心;四是有些市场的退市制度不够严格,好坏公司混在一起,投资者难以分辨。
周明还表示,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成功经验对于创业板市场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是坚持诚信为本,规范运作,中小企业板设立后所发布的第一个指引就是关于诚信建设,深交所特别注意规范上市公司关键人的行为;二是坚持从严监管和注重创新,对违规现象一旦发现从重处罚;三是制度设计上不断完善,注重保护投资者利益。
周明还提醒投资者要充分了解创业板的特点,这样才能增加防范风险的意识。一是创业板公司经营上有很多风险,可能不太稳定;二是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可能会面临风险,技术领先可能会被超越,并且有是否成熟的问题;三要防范退市风险,创业板有很严格的退市制度,并且退市程序上快捷高效,有的企业经营失败就直接退市,投资者要考虑这个风险;四是要防范股价波动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