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伟
采访嘉宾: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
上海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这些“排头兵”如何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创造改革开放新辉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此,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上海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等全国人大代表。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新拐点时期先行先试
1979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那个圈就是经济特区深圳。深圳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场”,率先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史上的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精彩缩影。
1979年的深圳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606元。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到2010年,深圳将建设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及旅游胜地,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
记者:两个多月前,深圳被确定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誉为30年来深圳经济发展又一个新拐点。在这一关键时刻,深圳的未来会有怎样的破格之举?
许宗衡:《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深圳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历史定位—— “一区四市”,对深圳未来发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希望在四个方面先行先试:
一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我们力争先行先试。二是符合国际惯例的通行规则,符合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需要进行试点和探索的制度设计,我们争取先行先试。三是对深圳的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对全国具有示范作用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我们要先行先试。四是在推进内地和香港紧密合作方面的重大事项,我们要先行先试。比如对港贸易人民币结算、跨境基础设施,这些重大事项我们要先行先试。
记者:深圳如何结合实际,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抓好产业升级?
许宗衡: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过程和产业调整升级的过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一个历史的阶段去完成。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双转移”的政策,提出了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方针,深圳市市委、市政府要坚决贯彻、抓好落实。
在产业综合升级的问题上,深圳市作出了战略部署。强调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产业、文化产业。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强调核心技术开发、核心产业链的完善;对于传统产业,我们要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大产品更新换代力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现代服务业,我们强调走高端化发展的道路,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要加快推进力度,进一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此外,在农业方面,我们强调要走都市农业发展道路,强调走高科技、科技农业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高农副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
我相信,只要抱着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抱着理性、冷静的态度,细心地把握和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深圳就会赢得城市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记者:深圳是一个高度外向型城市,为确保经济平稳增长,深圳市出台了哪些政策和措施?
许宗衡:为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发展,深圳市在去年出台的系列政策基础上,今年还将采取五大举措促进经济进一步平稳增长。
一是保投资,不久前召开了固定资产投资责任状的签署大会,今年政府在固定资产投资上将直接投入200多亿元;二是保出口;三是保消费,采取一切措施推动消费的正常增长;四是保民生,深圳目前有户籍人口230万,而实际人口规模是1200万,如何改善民生是深圳市政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五是保企业,深圳市政府将深入到各区逐一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促进一批企业稳定发展,推进一批企业做大做强。
记者:作为深圳市的市长,在2009年这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你最关心的事情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许宗衡:我最关心的是,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何时出现新的转机。我最大的愿望是,尽快走出国际金融危机,赢得深圳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记者:你对创业板的推出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许宗衡:深圳在热切期盼创业板加快推出,甚至是用一种焦虑的心态在期盼。因为创业板对中国经济、对深圳的经济将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将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将会有效地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创投资本市场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认为现在创业板的上市,无论是证券公司的质量、上市资源,还是法律和技术平台的支撑,深圳都已具备了条件,只等待中央决定何时推出。我们翘首以待。
上海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发掘改革开放新潜能
1990年4月18日对于上海浦东新区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中央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提出以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经过19年的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已成为上海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浦东新区依靠上海长期积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享有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优势,得益于率先改革开放的先发效应,以及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
记者: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对上海浦东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李逸平: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影响有限。总体而言,浦东新区的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浦东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上海市市委、市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及时采取有力举措,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为上海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新贡献。2008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0.99亿元,同比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02.61亿元,同比增长16%。以世博配套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社会事业项目等为重点,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2.68亿元,同比增长11.3%。以提升商业能级为抓手,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6.89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646.7亿元,同比增长28.7%。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先导,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达到34.34亿美元,同比增长3.9%;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44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新增市外在沪企业约1400家,注册资本108.86亿元。
记者:上海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中央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家交给上海的一项重要任务。浦东新区将在哪些方面挖掘潜能,实现新突破?
李逸平:近几年,上海浦东新区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后浦东新区更要在攻坚克难、先试先行和体制环境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突破一:攻坚克难。浦东新区要实现发展,首先要在攻坚克难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围绕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聚焦张江”,突出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建设,同时探索鼓励多种所有制单位承接国家和地方各类重大专项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努力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二是围绕率先探索新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重点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就业保障和社区管理“四个一体化”入手,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也是全国各地普遍较为关心,需要加以改革突破的重要问题。
突破二:先试先行。在先试先行方面,浦东新区要充分利用陆家嘴金融市场相对集中、金融机构集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大力推动陆家嘴金融城建设。浦东新区在各个方面要为先试先行实现突破,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和基础支撑。
突破三:体制环境。浦东新区要力争率先形成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建设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浦东新区要在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深化浦东机场海关、边检、检疫申报“三单合一”试点,完善电子口岸功能,建设高效的“大通关”体系,包括推动空康保税物流园区的建设等,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若能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取得突破,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效益。
记者:2010年上海世博会备受关注,世博会的举办将为浦东新区的发展带来哪些契机?
李逸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对浦东新区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要展区,浦东新区在世博配套设施的建设上将“软硬兼施”,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配合世博会的筹办。
硬件方面,浦东新区将继续加快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推进“两环两道”等世博配套工程建设;软件方面,完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四大任务,包括定期开展环境专项综合整治、深化城市网格化建设、加强防控、健全城市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大力提升区域内市民的素质和城区的文明程度等。
天津市市长黄兴国:明确滨海新区功能定位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环渤海的中心,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距首都北京120公里,是中国4个直辖市之一、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部沿海,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3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人口152万。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务院2006年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坚持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环境保障,滨海新区将努力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记者: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天津滨海新区对当好“排头兵”有没有信心?有哪些秘密武器?
黄兴国:我们有责任把滨海新区建设好,更好地服务于环渤海地区,当好“排头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们应当有这个信心。2008年,滨海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102.24亿元,同比增长23.1%;完成工业总产值7616.81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达1650.52亿元,增长43%;实际利用外资51亿美元,增长30%。
上世纪80年代,正赶上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产业转移,深圳抓住了这个机遇,乘势而上。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时,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普遍较好,浦东的开发是借势而上。天津滨海新区现在恰好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要逆势而上,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智慧。所以我们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研究滨海新区如何当好“排头兵”的具体措施。我想,要做到“四个率先”:率先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率先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走在改革开放前沿,为天津的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目前,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进展如何?
黄兴国:天津滨海新区涉及10个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已经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具体情况在6个方面得到体现。
第一,滨海新区科学规划发展的体系已经完成,这一规划涉及交通专项规划、生态环保专项规划、土地专项规划等12个方面的规划。
第二,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目前,落户滨海新区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经达到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建设20个。与此同时,许多落户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重大项目已经投入产业化,比如高性能计算机、巨型全钢子午线轮胎成型机等。现在滨海新区的高新技术产值占到工业比重的47%。
第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滨海新区有96个项目投入运营,比如空客A320,今年第一架飞机就可以投入使用;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天碱搬迁改造等项目年内将竣工投产;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蓝星化工新材料基地、中航直升机制造基地等项目也在加快实施当中。
第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天津港深水航道提高到25万吨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北港池滚装码头投入使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一期工程竣工使用,双向8车道的京津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国内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通车运营。这些构成了滨海新区大交通的体系。
第五,区域之间的合作得到加强。去年到滨海新区参观考察、洽谈业务的团组超过1000批。成功举办了夏季达沃斯论坛、首届台湾与天津的贸易洽谈会。截至2008年年底,在滨海新区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超过96家。现在滨海新区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1.5万家。
第六,滨海新区的生态环保工作不断得到改善和加强。中新天津生态城已经奠基开工,首期4平方公里正加快建设;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
此外,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明确了功能定位: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的发展进入了由点带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全面开发开放。
记者:中央提出对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改革可以“先行先试”。目前滨海新区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创新,这些创新是否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黄兴国: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国务院批复,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是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首要任务。滨海新区的目标是建成与北方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全国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也开展了一些创新的工作,主要是确定金融改革创新20项重点工作,作为金融创新的突破口。
我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天津金融改革创新方面的影响不大。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体系的冲击并不大。在滨海新区的金融创新方面,我认为还应该加大力度,同时有一条必须要牢记:要坚持科学审慎、风险可控的原则,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创新行为,促进金融创新基地稳健发展。
记者手记
可爱的“排头兵”官员们
张伟
沉稳又不失率真,严谨又不乏风趣,这是记者在“排头兵”官员们身上的“大”发现。
黄兴国市长不是天津当地人,而是浙江人,沉稳而又温和。因为时间有限,在回答完记者提问后就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准备离去,可是还有其他想提问的记者热切地希望他留下。他带着歉意的笑容离去,真诚而又无奈。记者们见此,都无法再做过多要求。
出生于铁路工人家庭的许宗衡市长是湖南人,带着一种憨厚。面对记者时,由于一心回答记者提问,顾不上停下来喝上一口水。虽然不是深圳本地人,但一谈起深圳的发展,许宗衡流露出的那种骄傲和幸福却是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后来,记者看到他做客“小崔会客室”,被小崔“刁钻”地追问“湖南好还是深圳好”,一时难以取舍的样子,不禁笑了,他是一个率真的人。
江浙人大多注重细节,李逸平区长是江苏人,博士,也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在记者为他拍照的时候,他很自然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同时,他还是一个风趣的人。在上海代表团的媒体开放日上,他的一句网络语言“顶一下”被媒体热捧。当记者谈及此事,他不无遗憾地笑称:“今天和你的谈话似乎太过正式啦,不轻松。”
很多人觉得官员们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实不然。他们只是一群比我们更忙碌的人,一群只要仔细发现,其实与平常人一样可爱的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