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世凤 上海报道
财富故事:宋礼华的第一桶金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形象概括了创业板公司的家族发家故事,安科生物(300009.SH)最为典型。
9月23日晚间,安科生物确定首次公开发行价17元/股,市盈率46.83倍。发行价的确定让安科生物股东们的财富瞬间膨胀,身为高管和实际控制人的宋氏兄弟,无疑是最突出的代表。
招股书显示,上市前安科生物实际控制人宋礼华持有2604.90万股,持股比例为41.35%,宋礼名则持有669万股,持股比例为10.62%,二人合计持有51.97%的股份。发行2100万股后,宋氏兄弟的持股比例将降至38.98%。
既便如此,按发行价计算,公司上市后宋氏兄弟的身家将增至5.57亿元。
现年53岁的宋礼华,是安科生物医药集团总裁,安科生物董事长、总经理。此外,他还担任安徽省生物研究所所长,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等职。
比宋礼华小5岁的胞弟宋礼明,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宋礼华比较沉稳,主要负责技术研发以及整体的管理工作,宋礼明则主管公司包括市场在内的对外业务。”10月23日,一位熟悉宋氏兄弟的合肥本地资本圈人士称。
跟宋氏兄弟共同致富的还有123名自然人,大部分为安科生物员工,其中包括张辉在内的5名80后员工。
2008年9月,他们搭上致富末班车,最少一位持有20000股安科生物,相对于每股2.65元的增发价,数十万元的财富不啻从天而降。
相对于这些刚进入公司没几年的年轻人,排在安科生物自然人股东前十名的“大佬”们将清一色成为千万富翁。
招股书显示,即使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秘李星,其个人财富也将在上市后至少达到1164.5万元。
宋礼华的亿万富翁之路始于限于改革开放。
1977年恢复高考后,宋礼华考上安徽农业大学植保系。硕士毕业的宋礼华进入安徽省生物研究所。此后,赴德国汉诺威免疫研究所进修,从事“动物促性腺素的单克隆抗体”研究。
1990年,宋礼华选择“人α-干扰素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胶”为的主攻目标,意在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该物质实际上是生产用于乙肝治疗的人干扰素的一项原料,主要用于提纯原材料,之前因为国外厂商垄断,所以价格极高,并导致人干扰素也成为一种贵族药,一般人都用不起。”辅导安科生物上市的券商项目组成员告诉记者。
宋礼华取得成功后,赴上海向生产干扰素的厂家推销自己的成果。很快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产品问世仅两年,便创下6000万元利润。这是宋礼华决取得的第一桶金。
1994年,宋礼华成立安科生物,开始创富之旅。
商业模式:质疑中成长
成立于1994年的安科生物,因其偏大的“年龄”饱受质疑,作为2000年创业板最佳候选人之一,安科生物十多年来的成长性并不是很明显,“如果十年前把钱交给他们,将意味着这是一笔失败的投资。”10月22日,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经理直言。
据他观察,2006年到2009年中期,安科生物营收和净利润“绝对金额不大,相对成长也很有限”。
实际上,安科生物的尴尬现状并非偶然。
“安科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情况都很激烈,比如干扰素这一块,全国有20多家公司在生产,而且还有像先灵葆雅、罗氏等国际医药巨头,所以安科占的市场份额并不大。”南方某知名券商行业分析师告诉本报记者。
不过,对上述投资人的质疑,安科生物并不认同。
“当初的50多家创业板待选公司,现在存活的有几家?从这一点来讲,我们能生存下来就很不简单。而且2000-2005年,我们每年都有30%的增幅。”10月23日,安科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董秘李星告诉记者。
此外,安科生物每期数百万元的研发投入,也让投资者对其高科技企业的招牌不以为然,“每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不到5%。”上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而国际大公司每年通行的研发投入至少是总营收的10%以上。
“研发费用是整个集团的合并报表,实际上母公司并不低。”李星向本报记者解释,“研发费用不高,不代表研发效率不高,因为我们是研究所转制过来的,相关技术专家都是公司股东,所以这块的费用比较低。”
另据李星透露,安科生物已有多项独有技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一旦实现规模化生产,将产生巨大的利润空间”,至于具体时间,李星并未给出明确答复,“大概是两三年后。”
机构视点:拒绝PE的创业公司
28家首批创业板公司中,安科生物无疑是特立独行的少数派之一。
其特别之处在于,尽管公司成立近15年,且2000年成为创业板热门候选人,但生物制药的金字招牌下,至今未见PE等战略投资者的身影。
安科生物上市前的股东名单中,唯一的法人股股东为江苏高达创业投资公司,然而,其持股总数仅243万股,持股比例3.86%。“他们算不上战略投资者,因为这些股份都是从原来股东手里买的。”10月23日,国元证券投行部人士透露。
难道机构不看好安科生物?抑或安科生物不缺钱?
“不能说机构不看好我们,也有像复星医药这样的知名公司,包括省内一些创投找过我们,但都被拒绝了。”李星对上述说法并不认同。
与上市前没有PE入驻相反,9月22日,安科生物北京路演吸引了60多家券商前去探访。
首批28家公司中,安科生物获得高达258倍认购倍率,直接导致其中签率最低。
据李星透露,公司之所以拒绝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源于“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一个心结”,“包括我们找保荐机构也找的是本地券商”。
“我们强调团队精神,担心引进战略投资者虽能解决资金问题,但管理很难统一,所以拒绝了。”李星认为。
既便如此,质疑公司不缺钱的观点还是摆在李星的面前。
“以前我们是过日子,但现在我们想过好日子。”李星如此形容没有PE的公司和上市后的公司。
“但愿这是所有投资者的好日子,而不仅是高管们的好日子。”前述上海私募圈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