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影巨头上市急行军 中影华谊各有奇招

  ⊙本报记者 温婷   

  日前,中影集团CFO姜涛首次对本报记者证实,中影正在筹备上市。而华谊兄弟董事副总裁胡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出对电影板块崛起的乐观预期,如无意外,华谊将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电影企业。此外,保利博纳于6月完成第二轮1亿元融资,拟2011年赴美IPO;上影也透露了上市意图。

  中影集团:

  多家战略投资者青睐

  关于中影集团的上市传闻流传已久,日前中影集团CFO姜涛对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个消息。姜涛表示,中介机构已经进场一年半了,集团计划在今年10月成立股份公司,明年上半年争取上市。

  姜涛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集团还将力争免除三年业绩的要求。而在打包上市资产时,除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进出口公司、等具有垄断权利的公司,以及电影频道CCTV-6之外,其他所有与电影相关的资产均将被注入上市公司。

  姜涛表示,上市可以帮助企业发展融得更多资金,同时改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影响力,这也是国内电影企业积极筹备上市的原因所在。

  姜涛告诉记者,已有很多战略投资者对中影股份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其中还有包括歌华有线、国际电视总公司、江苏广电总台等。姜涛表示,选择战略投资者,中影并不会一切向“钱”看,而会选择具有产业链和资源互补性的企业,“最好能够互相借力”,他说。

  而在目前的投资构成中,节目内容和影院所占比例最大,次之才是发行。在2008年的院线收入排行榜的前十位中,由中影参股或控股的院线企业达到5家。姜涛表示,中影也会在适当时机进行跨地域并购,尤其是在影院资源上。

  据姜涛介绍,中影现在在全国已经拥有近30座的影院,每年仍以不少于10座左右的速度再扩张,其中每座影院平均拥有5-8块屏幕。照此速度推算,到上市时,中影将拥有不少于40座影院,近300块屏幕。中影要当中国电影企业龙头的“野心”显露无遗,而争当内地电影业第一个主板上市的意图也逐渐表露。

  华谊兄弟:

  上市后会并购院线资产

  与中影不同,华谊兄弟选择了创业板。目前该公司已经向创业板递交上市申请材料,正等待过会。华谊兄弟董事副总裁胡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选择创业板,一是因为电影行业的高成长等行业特征,二是出于对企业自身特色的评估。

  据胡明介绍,华谊的股东构成都是自然人,其中60%属原创股东及团队,包括总裁王氏兄弟、张纪中、冯小刚、李冰冰等;40%属企业家投资者及公司管理层,包括马云、江南春、谭智及公司高管。胡明告诉记者,对于文化企业来说,好的创意及管理人才非常重要,这也是华谊愿意由自然人持股的原因所在。据悉,华谊如今的收入来源中,电影、电视、艺人经纪对利润的贡献各占三分之一,而这些都离不开人才优势。

  在以往的发展中,华谊的资金来源极为有限,除了股东投资和自有流转资金之外,版权质押贷款是融资的重要渠道。据统计,华谊兄弟2008年的14部电视剧以及2009年的4部电影都是靠版权质押融得。这虽然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却也揭示了与众多国字头文化企业相比,缺少固定资产的民营影视公司在申请银行贷款时的无奈。

  采访中,胡明透露了三年前用影片《集结号》进行第一笔质押贷款洽谈时的艰辛,但如今,银行已经比较认可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态度也更为积极。但在洽谈条件中,她表示,“银行也往往只能提供最多50%的所需资金,并要求企业自有资金先行到位。”因此,华谊兄弟也希望通过上市创业板,获得更多的资金,来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

  至于融资用途,胡明认为,国内的电影电视市场的发展很快,2008年总票房同比增长超过30%;但国内内容产业的规模还远远不够。因此上市所融资金还是会投入到电影电视的内容生产之中。她告诉记者,资金的充裕也会给企业提供更多的并购机会,包括跨地域收购电影制作公司以及院线等等。胡明说:“并购院线的可为空间很大,华谊的目标是先占领15家。”

  胡明曾在摩托罗拉等企业担任过负责投资的董事副总裁,她希望能将工业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生产理念带入到企业的管理中。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