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创业板 > 中国创业板大幕正式开启 > 正文
创业板的开启让吴建的心“乱”了——到底是上创业板还是中小板?这样的抉择确实让人“伤透脑筋”。
本刊记者 楼方芳
经历十年的等待,创业板终于来了!2009年5月1日,对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和创投公司来说注定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一天,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随着创业板上市规则等后续政策的陆续颁布,创业板渐行渐近。
2000家企业完成“尽职调查”
“创业板终于来了,我离梦想又近了一步。”说起创业板,陈浩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陈浩是浙江四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SEE)的董事长,20年来一直执着致力于水处理技术研发、设备制造、水处理系统解决等工程。陈浩一直有个梦想:通过到资本市场上市融到资金,并用专业的水处理技术,还人们一个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但是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陈浩实现梦想的“心头病”。虽然陈浩的公司运作得比较好,也有自己的科研专利,但由于企业资产规模不大以及其他一些原因,要在主板和中小板上市似乎不太现实。陈浩一直对创业板寄予厚望,创业板的“开闸”无疑给他带来了良机。
据深交所粗略统计,为了上创业板,目前全国已有2000家企业完成了保荐人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全面摸底的“尽职调查”。经过十年磨砺,国内的小企业终于可以在绚丽的资本舞台上一展身手。
创业板:有近忧也有远虑
“创业板上市规则出来了,我们到底上创业板好还是中小板更好?”这是创业板上市规则公布以来蓝天(化名)接到的第三个电话了。
蓝天原是一家国内知名创投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因为工作原因结识不少公司老总。自创业板即将推出的消息发布以来,这样的咨询电话明显多了起来。
“这段时间来问创业板的特别多,尤其是监管力度和风险方面的问题。毕竟创业板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掌控风险的度还有待市场考证;况且第一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不会很多,后面排队的企业什么时候能上市也是个未知数;再加上周边国家的创业板成功比例屈指可数,所以很多企业家心里还存有顾虑。”蓝天向《浙商》记者道出了企业的隐忧,“有些企业家担心投机者恶炒,到时企业就要在‘天堂和地狱间蹦极了’。”
在有着十几年券商工作经历的资深投行专家陆成渊看来,企业对创业板的犹豫主要还是在创业板的退市机制上。陆成渊认为,现在能上创业板的企业一般都是优质企业。这类企业的上市目的不仅仅在于融资,也是为了解决企业一部分原始股东和发起人股东财富增值和退出的要求,这是他们在创业板上市的主要目的。然而恰恰在这个方面,交易所对于创业板制度的规定是很严厉的,例如其锁定期就要比主板长,基本要三年或三年以上。再者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型企业,盈利模式、市场开拓都处于初级阶段,经营稳定性整体上低于主板上市公司,一些上市公司经营可能会大起大落甚至经营失败。
“也许三年后等到发起人股份可以转让、流通时,却发现企业不行了,或者股价跌了很多,这个时候套现就显得毫无意义了;甚至可能过了几年或者用不了几年,企业就到了退市的边缘或被摘牌。上市公司如果被强制退市,其股票的流动性和价值都将急剧降低甚至归零。”对于到创业板上市的风险,陆成渊直言不讳。
创业板、中小板各有定位
“我们一直是按照中小板的要求排队上市的,没想到一波三折的创业板来得那么快,创业板的开启打乱了我们原先的步伐。”一家公司的老总吴建(化名)坦言他们目前所处的状态是“吃着碗里的中小板,看着锅里的创业板。”
吴建的公司主要从事机械设备制造等业务,但是一直致力于新技术的研发,这样的企业同时符合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要求。然而创业板的开启让吴建的心“乱”了——一方面,关于创业板的未来以及创业板的经营风险、退市风险等问题让吴建们“不放心”,但另一方面,像纳斯达克这样的创业板的魅力却又足以让吴建垂涎。到底是上创业板还是中小板?这样的抉择确实让吴建“伤透脑筋”。
“我们现在还没有想好到底上哪个板,等专业机构的评估报告出来后再做决定。”吴建说,他们的状态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企业的境况:一边在中小板排队上市,一边密切关注创业板的进程。
作为浙江本土资深的创投人,浙江华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则对创业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认为能上创业板的企业往往具有领先的行业地位、创新的模式、技术以及影响力,在他眼里,这类企业代表的正是未来中国主导产业的新兴力量。宗佩民坚信,未来创业板的好股票一定会大涨。
宗佩民所说的“大涨”也并非个人的空想,在纳斯达克历史上,大涨的股票案例不在少数:1997年5月亚马逊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时的价格为每股3美元,到1998年年底股价已高达209美元,仅仅18个月时间,价格接近最初的70倍;另一个叫做TIE的企业,是在美国和欧洲唯一有主要钛生产设施的综合生产商,在其上市的4年时间里,股价涨幅超过200倍。
“创业板好虽好,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宗佩民补充道,“无论是主板还是中小板或者创业板,国家在设定相关板块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定位。中小板适合一些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主板品牌企业的零配件供应商、代理商等产业链中的中坚企业,这类企业规模较小,有特色,行业地位高。而创业板是给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等代表中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准备的,适合像互联网、工业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的优秀企业。”宗佩民同时强调,“当然上创业板的企业存在技术、模式容易被模仿或被同业并购等,风险相对要大些,这些风险企业需要事先考虑。”
对于徘徊在创业板和中小板十字路口的企业,陆成渊也给出了建议。他认为,风投最终是以实现资本市场的顺利退出为前提的,有风投的企业在上市的时候要考虑不同板的资本市场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能上中小板的企业还是上中小板比较稳妥。而企业上创业板一定要谨慎、理性,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成就市值暴涨的神话,企业一旦退市的话搞不好会伤及自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