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创业板 > 中国创业板大幕正式开启 > 正文
■本报记者 李欣
三四年前,这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水务公司。如今,他已和GE、西门子两大外资企业共同分享国内市场。
作为北京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内企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碧水源)已走过8年风雨历程,从市场拓展到技术开发,从融资到准备上市,碧水源更被坊间传为创业板的第一股。
创业板上市猜想
该公司常务副总裁何愿平告诉记者,早在监管部门出台创业板有关规则之前,碧水源一直在为其IPO做准备。“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准备中小企业板上市。”他说。而除了碧水源,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应该会有一批企业希望第一批登陆创业板。
经过了一系列的包括过会、审核和反馈等,某券商人士称:“碧水源已经初步符合相关资质和准备条件。”
“实际上,我们公司成为快速成长的企业和风险投资是有着直接关系的。”何愿平也向记者坦言,从2006年初开始,IDG、高盛在内的20多家风险投资商都向碧水源伸出过橄榄枝,最终碧水源接受了上海鑫联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和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共计4000万元的投资。由此,从公司架构到信息披露,碧水源的运作一直也是按上市公司规制来执行。
作为深交所重点调研单位,碧水源为登陆资本市场做了充分准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了解,碧水源2007年6月已经完成股改,其股权由7大股东持有,除上述的鑫联创业、云南信托两家风投各持7.5%的股权外,其他均被包括文剑平、何愿平等在内的5位高管持有。
何愿平表示,通过上市,会给碧水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在品牌提升、人才吸纳、公司规范运作以及增强与对手竞争的能力上带来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当然也包括融资。
据悉,经过此前中小板、三板市场的上市准备,创业板相关条件出台后,预计中关村至少有2000家合规企业。而在此之前,中关村科技园区有100多家上市公司,上市地基本都在海外而不是国内市场。
中国的创新看北京,北京的创新看中关村,后者占北京GDP 20%以上。所以创业板的推出,大家很高兴。“十年了,创业板让大家等待太久了。”何愿平不无感慨地说。
专心做好“膜”技术
一方面是上市在即,另一方面,碧水源也在全力开拓公司业务并投下重金聘用高新技术人才发展核心技术。
据了解,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在澳洲期间所学专业是市政工程水资源管理。恰逢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当时作为志愿者的他,在参与的过程中被悉尼奥运会当时采用的MBR污水处理技术所启发。2001年,他自澳大利亚学成归国后发起创立了碧水源。
公司业务从无到有,从公司业务不为大家所熟识,到有需求的客户主动上门,碧水源在自我成长的同时,更见证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
公司业务涉及城市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给水、城市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技术与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和设备制造。几年打拼下来,企业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领域目前已处于世界前三强、国内第一的水平,成为中国污水资源化技术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开始几年很辛苦,都是将研发成果给客户试用。”何愿平回忆说,早期,公司每年只有几百万的定单。对比之下,2008年,碧水源就已经有了净利润500万元的骄人业绩。这也是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为数不多的、受影响微小的公司。
据悉,几年下来,碧水源拿到了这个市场最大的份额。如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最大MBR废水资源化工程——北京密云再生水4.5万吨/天回用工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MBR工程——北京奥运配套工程温榆河水资源10万吨/天利用工程、怀柔再生水3.5吨/天回用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形水系自然水景工程、中国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等。公司的MBR成套设备已销往澳大利亚、英国等发达国家。公司还透露,下一个膜基地将建在无锡,因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提高治污标准的需要。
据介绍,目前碧水源国内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GE和西门子,因为它们自己生产膜。2008年11月22日,碧水源投资3亿在北京怀柔雁栖开发区建设的亚洲最大的膜组器生产基地正式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