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万晶
新年伊始,创业板推出呼声日渐高涨,引发了市场对创投概念的追捧,也引发了对于创业板推出后拟上市公司的若干猜想。如何将创业板打造成中国的纳斯达克,选择并培养出一批高成长的优秀企业,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已成为业内一致的观念。
上市资源优中选优
早在2008年上半年,证监会出台的征求意见稿中就对拟上市公司提出若干要求,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之后又传出深交所希望从中小板拟上市企业中转移一部分企业到创业板上市,首批上市企业名单中,将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原拟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记者了解到,原本准备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财务状况相当不错,3年净利润普遍超过4000万元,甚至高达5000万元。此举主要是为了严控风险,保证创业板推出初期的平稳运行。
“将在中小板排队的拟上市公司分流到创业板,意味着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素质将被整体拉高。”某大型券商投资银行部经理表示。在制定创业板上市规则中,创业板门槛一直是各方关注焦点,市场存在顾虑,门槛太低会导致创业板与香港创业板市场甚至海外其他创业板一样被边缘化。严把质量关,推出真正具有高成长的、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上市才是创业板蓬勃发展的关键。
而目前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只给出了原则性的准入门槛,业内人士称,各家机构手中符合这些条件的拟上市企业数量众多,创业板推出之初上市名额必然有限,为了保证质量必然将择优录取。
北极光创投基金创始合伙人邓锋表示,由于创业板上市门槛比在主板、中小板降低了,一些质量不高的企业可能由于当前盈利从而获得上市机会;但上市之后由于企业本身质量问题盈利能力不强,最终会给创业板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邓锋认为,推出创业板应该首先关注企业的质量,质量不好的公司坚决不让上市。
清科集团CEO兼总裁倪正东也表示,目前仅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大概有1000多家企业达到了创业板上市条件,创业板设计的资产、收入、盈利等门槛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因为一些本身质地不是很好的企业也可能达到了这个上市门槛,但却不适合投资。管理层还应该关注企业本身是否值得投资。
“新三板扩容迅速,上市资源较为丰富,一部分在该板块上市的优秀公司也可能入选创业板的首批上市公司。”深圳某创投机构负责人表示,从新三板目前的发展来看,全国的高新区内的优秀企业都可能成为新三板和创业板的后备资源。
科技部相关人士也表示,对于大量暂时达不到上市门槛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先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交易,待条件成熟后通过转板机制进入中小企业板或未来的创业板,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孵化器”。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