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菲特无法打造 陈发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 10:50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 (记者 赖智慧) 要把陈发树“打造”成中国巴菲特,这话,听起来有些别扭。

  6岁的巴菲特第一次销售口香糖,就表现出对顾客毫不让步的态度,这大大反映了他后期的风格。

  “直至今日,我依然记得麦考布里夫人说她想要一片。不行,只能一包五片一起卖。我的意思是,我有自己的原则。”

  和巴菲特一样,新华都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陈发树不但有着强于常人的勤奋与专注,且自幼经商,对赚钱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与喜好,也从干实业起家,懂得企业经营。现在,陈发树掌管的新华都旗下拥有了百货、超市、酒店、房地产、IT财经资讯及设备提供、矿业和旅游投资等多个行业的资产,初步具备了类似伯克希尔这样一家介于实业与投资间的企业。

  从刚刚对青啤的投资来看,陈发树对巴菲特的学习至少有三点值得肯定:潜心选择行业与公司;追求长期回报,不做短线投资;注重对抗通胀。

  不过,有了这些先天的条件,有了这样良好的起步,陈发树就能成为巴菲特吗?看不到巴菲特成功的必要条件,认识不到巴菲特成功背后的根本要素,仅从投资方式上效仿,或者“打造”,自然无法成就“中国巴菲特”。

  一方面,A股无疑是陈发树证券投资的主战场,但一直缺乏财务投资者和产业投资者共同的估值语言,整个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在3%~5%之间,远低于产业投资者需要的7%~10%的回报,也就很难找到巴菲特所言的安全空间。而且熊市能够逆势而行的股票除了庄股外,真正靠高成长抵御调整的公司凤毛麟角。

  某种程度上说,就算陈发树领悟并打开了巴菲特密码,也不能忽视产生与适用的环境。巴菲特认为自己最大的幸运是生在美国,“如果索罗斯不是逃过纳粹的死亡线而逃到美国,我不相信他在匈牙利能阻击得了英格兰银行。”

  另一方面,自1965年至2006年,巴菲特投资的市场最大年亏损额仅26.4%,但是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短短的十几年就经历了多次50%以上的调整,最高幅度超过80%。巴菲特能在大盘自1970年到1972年上涨40%的三年里不为所动,一直等到1973年和1974年股市暴跌40%之后再重新进场,这样的做法对陈发树来说,显然很难达到。在两类投资者的交锋中,大盘震荡的风险也将使陈发树的操作模式必然不同于巴菲特,若也沦落为赚取价差收益,陈与巴就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了。

  尽管唐骏认为,今天的中国和当年巴菲特起步阶段的美国很相似,并看好中国未来几十年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陈发树也具备学习巴菲特较为充分的条件,但要成为中国的巴菲特,陈发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