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企IPO折价之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1日 12:00  证券市场周刊

  孙旭东/文

  复旦大学的三位学者—徐浩萍、陈欣和陈超对IPO折价问题作了研究,文章为《国有企业IPO发行折价:基于政策信号理论的解释》*。

  新股发行价格与上市后的市场价格之间常常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是学者们所谓的IPO折价。作者认为,IPO是证券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环节,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反映了市场运行效率。

  作者发现,国有企业IPO发行折价比非国有企业平均高出29.95%。文章从政策信号理论出发探讨其原因。该理论认为,国有企业较高的IPO折价是政府在私有化进程中主动向市场投资者传递的政策信号,表明维护长期股权价值的政策主张。作者还发现,国有企业中政府私有化意愿较弱的公司IPO折价较高;国有企业IPO发行折价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股权控制链的长度显著负相关,这些关系皆不存在于非国有企业;此外,国有企业,特别是政府私有化意愿较弱的公司,发行后长期股权回报显著高于其它企业,这些证据都与政策信号理论一致。

  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我国IPO市场的发行折价远高于成熟市场经济。在文章的样本期2002—2005年,IPO发行平均折价91.20%,由此计算,这些IPO公司直接转移给一级市场投资者的财富高达约800亿元,每家公司平均3.2亿元。■

  点评

  作者能够独辟蹊径,从政策信号理论而非代理成本理论出发探讨IPO折价,并发现了一些常人难以注意到的现象,值得赞扬。

  不过,文章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IPO折价率是通过这样的公式计算的,折价率=(上市后首日收盘价-发行价)/发行价,显然,折价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发行价,还取决于上市后首日的收盘价。但是,文章中并没有讨论上市后首日收盘价的合理性。

  问题是,新股上市后的价格可能很荒谬。作者在文章中引用了中石油案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中石油股份公司董事长蒋洁敏在IPO前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中石油回归A股的定价将在市场定价基础上,尽量选择低价发行,目的是‘回报A股股民’。可见发行折价可能是国有企业主动采取的行为。”但是,中石油给A股股民带来了什么回报?证监会前副主席范福春日前表示,中石油开盘价48元,现在股价只有10元,“几个月的交易证明,那个开盘价很荒唐。”如果10元的交易价格是合理(或相对合理)的,那么就不仅是48元的开盘价荒唐,43.96元的首日收盘价也是荒唐的,甚至连16.70元的发行价也是荒唐的。

  类似中石油的案例还有很多,投资者的判断也很一致,新股发行价过高,而在发行价过高的基础上IPO折价率还那么高,归根到底是首日收盘价更高。或许,作者是有效市场理论的拥护者,没有考虑首日收盘价是否合理。

  作者认为他们的文章“为政府制定国有企业IPO定价策略提供了经验数据的参考,有助于政府从长期经济战略的角度优化国有企业IPO定价以及对IPO市场的监管。”不过,我们希望有关部门没有简单地理解为国企可以提高IPO发行价的水平。毕竟,作者只是论述了国企IPO发行价(与非国企相比)相对偏低,而非绝对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

  范福春表示,不久的将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将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我们希望届时有学者提出更高明的建议。*全文详见中国金融学术研究网。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