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大霄:重启IPO并非判断行情终结的标志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7日 09:18  南方日报

  李大霄

  近期随着A股从底部逐步反弹走高,市场的担忧之声再度泛起,对重启IPO的传闻更是困扰投资人的神经。虽然不知道IPO何时重启,但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资本市场失去了融资功能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必要价值,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环境以及IPO的市场的实质影响呢?

  很多人喜欢在市场兴旺的时候投资,这个时候经济数据良好就业充分,IPO顺利,投资信心膨胀,一切都是非常如意,只是这个时候的股票比较抢手因而价格较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就相对较低,一般这个时候是伴随着天量的融资,创多少年的新高的融资数字随处可见,但结果往往是股票的购买者之后成为窦娥。而股票低迷时的经济表现往往是不景气失业率高企,投资者信心不足IPO为零,但这个时候是往往是股票价格比较低廉的时候。另外,IPO重新启动并不代表行情终结,融资功能的恢复是市场恢复正常的表现,并不是市场疲弱的标志。

  而从更加高的角度来看,在国家需要大力投资启动经济的时候,在国家需要刺激证券市场发挥融资功能来支持经济发展的时候,在国家需要投资者的时候,我们是袖手旁观还是挺身而出?这是各个投资人不同的选择。证券投资者在这个时候也许就具备了更加高的历史使命,同时也应该得到社会更加高的尊重和承认并好好保护之。从历史的经验来看,紧跟政策导向投资无疑比反其道而行之要拥有更加高的正确率,每次响应政策的行动的最终会带来良好的回报,这次也许也不例外。

  整体来讲,目前A股市场逐渐由之前低估状态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属于纠错性的上涨阶段,整体并没有出现高估。我们的观点是估值趋于合理并不意味着行情的结束,短期来讲市场惯性的力量不容忽视。中期来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渐复苏,A股市场的合理估值水平有可能进一步提升。但是经济复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市公司的业绩也会有所波动,这意味着整体市场的整荡也将加剧,但市场重心不断上移的趋势不会改变。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A股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联动性也将逐步加强,“脱钩”的现象只能在短期内存在。目前,外围市场逐渐走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涨幅,A股市场面临的外围估值压力有望逐渐得到缓解,这为A股市场提供了积极的外部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流通进程渐渐推进,全流通的股票数量将渐渐增加。全流通的市场肯定比股权分置时要合理,利益趋同的动力使往外掏钱的现象得到改观,如果没有制度上的变革,世界上从来不缺乏的是财务处理上的天才。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我们不应该又回到分置的老路上,这是我们证券市场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价值的基础,而之前只是一个融资的场所。相对来说,全流通的股票对投资者的心理威胁要比非全流通小一些,市场稳定的力量也在逐步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时间就形成了化解矛盾的正面因素。全流通局面的渐渐出现,使真正意义上的收购兼并成为可能。这会有效激活市场,控制权毕竟是很多人一生的追求。

  (作者系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