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谢国忠:全球正巴望中国做主 我们还是丫鬟心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02:44  东方早报
谢国忠:全球正巴望中国做主我们还是丫鬟心态
图为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谢国忠 独立经济学家

  李稻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

  Dominique Strauss-Kahn(卡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主持人 王诚诚 《理财一周报》编辑

  金蓓蕾 《理财一周报》记者

  主持人:2月初爆出的东欧国家出现危机,有评论认为危机正在向处在西方中心国家蔓延,并有可能掀起第二轮金融海啸,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谢国忠:金融危机就没停过,最早爆发于2007年8月,2008年初贝尔斯登倒闭,9月雷曼和AIG爆出问题。大批投资银行的倒闭引发了信贷市场大规模的萎缩,以此为导火线,世界经济开始硬着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经济硬着陆对银行带来的影响。经济硬着陆之后,银行资产价格下降,所以就出现了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的问题。

  首先提出金融危机第二波概念的是香港经管局局长任志刚,然后大家就都在设想金融危机有没有第三波,第四波……我觉得这只是一种概念的炒作,跟实际情况相差太远。

  主持人:对于概念的专注也反映出大家对于金融危机的恐惧心理,以及对于当下世界经济状况的担心。您认为最糟糕的情况有没有过去?我们处在金融海啸的什么阶段?

  谢国忠:所谓的金融海啸第二波,它的关键问题是银行国有化。现在美国政府不愿意国有化,引起了市场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阶段暗含经济危机是有规律的,可以预测的。现在的具体问题是,信贷的扩张引起了信贷的泡沫,就是所谓的去杠杆化。资产价格要下降,引起了经济的萧条。

  主持人:奥巴马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即将推出,您给予的评价似乎不高。原因是什么?

  谢国忠:钱花下去总会对经济有点影响。人们认为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之后,经济会出现小的反弹,在经济反弹的过程中,公司就有扩大生产的愿望了,然后去贷款、投资、雇人,雇来的人又会产生新的收入,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银行状况不好的话,是形成不了良性循环的,花下去的钱是浪费的。

  有些人认为,美国的问题可以依靠经济刺激解决,但是这种说法就好像是认为,人的心脏停止了,可以用电击的方法使心脏恢复跳动。资产泡沫时间这么长,供求关系都改变了,要恢复正常的话,只用政策刺激带动需求是不行的,供应也要变化,市场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是很长的一个过程。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通过增加需求经济刺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么金融海啸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谢国忠:美国现在根本的问题是怎样防止金融与经济的相互恶化,进入恶性循环。即,经济的恶化会引起金融资产的恶化,金融资产的恶化会使得金融机构更不愿意贷款给实体经济。

  金融和经济是互动的,金融泡沫之后经济肯定面临很大的调整。美国去年第四季度的GDP萎缩了一个百分点,这个情况非常严重。我预计美国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还要糟糕,很可能会萎缩两个百分点,第二季度也会有比较明显的萎缩。美国实体经济的稳定要到第三季度才有可能。

  第三季度之后经济可能会有一个反弹,但是反弹能否延续和银行有关。从长远来说,经济结构一定是要调整的,马上要恢复活力是不可能的。如果政治上一味的刺激,只能使情况更加恶化。

  主持人: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面临的最大任务是什么?

  谢国忠:美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医疗成本过高。高成本的医疗引起社会压力,只能通过向外国人借钱,来维持生活水平。美国的医疗成本从GDP的8%增长到GDP的16%,而且还在扩大。美国6%—8%的外贸顺差,都是由医疗成本引起的。

  奥巴马医疗改革的计划是要建立医疗储备基金,帮助买不起医疗保险的人,这还是没有触及到核心问题。帮助穷人买价格过高的产品,医疗成本过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还是需要借外国人的钱,只不过原来是美国家庭借,现在改成政府借了。

  美国如果不瘦身的话,后面还会有很大的危机呢。把经济问题简单的看成是刺激问题的话,是很危险的。

  主持人:很大的危机是指什么?我们在不远的将来就需要面对吗?

  谢国忠:美国现在面临的是资不抵债的问题,要解决问题只有通过三种方法:第一个是破产赖账,一个是资产卖给别人来让别人来注资,第三个是充账。现在美国采取的还是国债转移的政策,从家庭借债变成政府借债。

  不过,美国现在的国债还是比较小的,截至去年年底是4.6万亿美元,美国的GDP是14万亿美元。国际上的警戒线国债占GDP的60%,美国还要四五年才会到达这样一个危险的阶段。所以现在大家才会觉得还比较遥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