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理
巴式投资者,顾名思义,是指以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为指导的投资者,也可以称为巴菲特流派的投资者或者巴菲特式的超级投资者。实际上我对巴式投资者的理解还有更深的含义,即除了投资风格接近巴菲特外,人生观、价值观、财富观等接近巴菲特,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巴式投资者。
巴式投资者的未来总体来说是美好的。但未来美好的程度、幸福指数会有所不同,这和你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密切相关。
私募基金不应成为巴式投资者的发展方向,至少不应成为终极目标。
首先,私募基金的运作模式与巴式投资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不够吻合。巴式投资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可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点:(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2不要为了钱而工作,没有必要为了成功而打扮,快乐投资;(3)追求财富的目的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人类作出贡献;(4)“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财富最终应该回馈社会;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以违法、违背价值观的方式投资赚钱,夜夜安枕、平静安宁地致富。
私募基金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迫干很多违心、违背价值观甚至违法的事。不要光看很多成功的私募基金经理名噪一时,但他们背后却累得吐血,承受的压力、心路历程的艰辛也是众人无法了解的,他们未必是快乐和幸福的。如果再看失败的基金经理,结果就更惨了。
其次,私募基金的短期业绩压力不利于巴式投资者投资水平的发挥。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是从经营企业的角度投资,把资金以适当的价格配置给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做的是回归资本市场本质的事。但大家知道,资本市场已经发生异化,偏离了其本质和初衷,变成了大多数人投机的场所。所以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在回归本源的同时又是反大众的投资策略。这就要求巴式投资者独立思考、脱离群众、逆风飞扬;要求巴式投资者从经营企业的角度、长期投资、集中投资,忽略短期波动、忍受暂时的低回报或跑输大市,没有好的机会还要长期等待,这就要求巴式投资者对投资决策和投资资金具有绝对的控制力。但私募基金由于资金是客户的,缺乏实质的控制权,大多数钱的主人只想赚快钱、赚大钱,很难真正理解巴菲特思想,沟通起来困难重重,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宣传、沟通、解释、说服和营销工作。不少私募基金经理感叹道:“既要追求收益率,又要保证客户资产安全,还要坚守价值投资理念,真不容易啊。”
私募基金需要高调宣传,从而带来负面效应。高调宣传必然带来高预期、高压力、嫉妒、分心、骄傲等不好的情绪。
再其次,私募基金的发展面临较大的投资环境制约。比如,合法性成问题、税收高(美国的私募基金,包括巴菲特早期的合伙公司,都是免企业所得税的,但中国则需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很多私募基金采取不入账的方式逃避税收)、关系复杂(合伙人关系、客户关系),等等。巴菲特和芒格都是因为受够了复杂的合伙人关系带来的压力和干扰,而终止合伙公司的运作。
此外,私募基金较高的收费标准长期很难跑赢大势和优秀的公募基金,从而缺乏优势和后劲。长期看,世界一流基金的投资业绩只能超越指数5%-10%,但私募基金通常收取2%的管理费加20%-30%的业绩提成,再跑赢指数的概率是很小的。所以,巴菲特对私募基金也是屡屡讽刺。他批评这些私募基金,为了跑赢指数、取得高回报,就采取高冒险的投机策略,运气好的时候业绩优异,获取高额提成;运气差的时候就关门大吉,过几年再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综上所述,私募基金不应该成为巴式投资者的发展方向。即使为了完成原始积累去做私募基金,也应该吸取巴菲特、芒格的经验教训,激流勇退,不能把它当成终极目标。有一点我们应该向巴菲特学习,他最擅长说“No”,他几乎没有做过他不想做的事,他只“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根据作者在中道巴菲特俱乐部2007年年会上的演讲稿整理,有删节。)
Topview专家版 | |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 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