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新闻 > 正文
 

Google:现在放空很危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8日 23:50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科罗拉多州6月8日讯】我们先来简略看看标普500指数的形势,然后再深入分析本文的重点:Google(GOOG)。

  说到标普500指数,还有油水可捞吗?是的!但更为明显的一个事实是:比起当前反弹(过去15个交易日)剩余的“油水”来,为此而必须承担的风险显得不合算。

  从周二葛林斯潘的言论来看,美元似乎显出疲软的早期迹象。葛林斯潘本周将就短期利率前景在国会听证会上作陈述。

  在法国否决欧盟宪法之后,上周美元对欧元和英镑汇率迅疾走高。看来,美元似乎受益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现在作好了面对复杂环境(包括联储态度)的准备。

  由于本周除了葛林斯潘讲话以外没有任何重要经济数字,加上过去大约15个交易日股市漂亮反弹,我想不出还有其它喘息一下并重新评估市场的更好时机。在其他市场参与者思索联储是否继续“循序渐进”加息(目前为3%)的时候,我选择现金部位并等待形势明朗起来。

  正如上周所说,我重新转入现金部位,等待基本面和技术面状况变得更加明朗。从技术面说,一旦标普500指数越过1215点水平,我相信上攻1238点甚至更高点位的道路就打通了。但在此之前,现金仍然为王。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等到突破1215点呢?答案很简单:我不喜欢猜测或勉强进入某种部位或立场。事实上,价格运动是最有说服力的,它高于一切观点。

  现在我们要谈到本周的真正焦点了,那就是——Google。是的,现在应该重视如下问题了:它还能涨多高?答案是——谁能有十足的把握呢?但我宁愿看涨而犯错却不愿看跌而犯错。也就是说,空头部位远比多头部位更可能错误且遭受损失。眼下放空Google绝对是最危险的行为。难道这意味着抓不住5至10点的美妙回调机会?不,但那将是运气而非本事。Google这架火车头正气势汹汹地往前冲,任何自认为可以抓住它逆转机会的投资者,都可能被撞得粉身碎骨。事实上,我认为交易这支“妖股”的唯一方法是透过趋势追踪策略,进行大点数的波段交易(swing)。这就要用到选择权作为交易工具了,不仅因为选择权提供杠杆功能,更主要是由于Google股价具有内在的大波段特征。

  这要涉及到Google选择权合约的权利金与成本问题。因此,别指望从这只“妖股”获利而不用付出代价。外在因素对于选择权的权利金就好比保单——风险和易变性愈高保费也愈高。这些风险包括历史波动率(historical volatility)、隐含波动率(implied volatility)、时间因素当然还有执行价格。在执行价格方面,像任何选择权一样,价平(at the money)选择权的权利金是很高的。

  比方说,假如我们买进七月份、执行价格290美元的Google买权(call options),而该股当前价格为293美元,那么该买权眼下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为3美元。我们买进该买权所支付的价格,减去内在价值就是外在价值(extrinsic value)——即易变性和时间因素的价格(不必太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假设七月份、执行价格290美元的Google买权的销售价格为18美元,那么除了3美元内在价值外我们还为外在价值支付了15美元。因此,要想达到收支平衡,到七月第三个周五(执行时间)Google的市场价格必须涨至308美元($290 + $18)。

  如果你认为15美元的权利金(外在价值)看起来太高,记住这是贪婪的代价。另外必须接受的一个事实是:随着执行时间的临近,权利金也会下降,而且这种趋势是加速度的。因此,选择权交易的成功不仅要求正确猜测股价方向,而且要能够在一定时间之内作出判断。

  尽管如此,之所以进行选择权交易而不是直接买进个股有三方面原因。一,选择权不需要太多资金;二,我们为选择权支付的价格只是我们愿意接受的亏损(假定不设停损位的话);三,我们给予该股一定时间,使其能够按趋势运动,而不用准确地掌握入场时机(当然,如果该股趋势的确是走跌的,那么买权的买家因为判断错误将完全失去18美元——假定不设停损位的话。因此,最高亏损也就是这18美元,而不像持有实际股票可能面临更大的下跌风险。)

  也许关于该股的真正教训是避免被贪婪控制。虽然Google很诱人且是媒体关注的焦点,但它却是个“帐户杀手”,不适合业余投资者操作。要想跟这只“妖怪”跳舞,最好事先了解潜在的风险。如果直接买进该股,可以建立较小的部位,停损位设宽一些,因为该股需要较大的回调空间;如果利用选择权,权利金一定要控制在愿意承受的损失之内,且应当知道要想在一定时间内获利需要哪些因素的帮助。

  无论如何,贪婪的代价是很高的。也许最重要的是懂得:其它不那么受关注的股票反而可能是交易的好对象。

  既然如此为什么谈Google?因为每个人似乎都希望了解该股。虽然本专栏仅仅分析了该股许多可能情形中的几个方面,但没有一种情形能够完全排除市场的核心因素——贪婪、害怕和希望。我们能够做的只是承认这些情绪的存在,了解如何制定最好的交易策略,仅此而已。

  (本文作者:David Nassar)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