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美股新闻 > 正文
 

市场对风险没胃口 夏季反弹希望渺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2日 00:30 新浪财经

  【MarketWatch纽约6月1日讯】财经媒体近来竞相报道同一个主题,那就是避险基金。

  虽然主题一样,但侧重点却各不相同。

  有些报道警告这类“危险的”基金可能引发市场“崩溃”,而另一些则声称避险基金经理人是如此可憎地肥壮和快乐,以致失去了“承担任何风险的”动机。

  不,这并不足以解释“双方都说到了点子上”,尽管下此断语非常容易;也没有必要攻击媒体揪住避险基金的问题不放——避险基金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大部分报道基本符合事实。

  然而,报道忽略了一个心理因素,而心理问题是投资者不应当忽略的——否则代价会很高,尤其是那些期望夏季反弹的投资者。夏季反弹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避险基金的状况暴露出投资者的一般心理状况。

  也许关于避险基金最经常被引用的一个事实是“1兆美元”,这个数字大约是目前避险基金所管理的资产数额,比1999年的4800亿美元上升了一倍多。(同期共同基金管理的资产数额从4兆美元增加至4.3兆美元)

  媒体列出了资金大肆涌入避险基金的许多理由,然而它们解释了同一个钱币的两个面——一面是高回报的承诺,另一面是缺乏更好的投资选择。

  长期以来,避险基金要求的最低投资额高达七位数字,大玩家甚至利用30比1的杠杆工具,但现在避险基金透过调降最低投资额,开始吸引较小的投资者。

  有人称这有助于使避险基金市场“民主化”。如果你认为选择投资工具像选举一位政客一样,那么这是不错的。

  事实上,“开放”避险基金仅仅增加了投资者追逐基金表现的一种新方式。而从历史情形来看,大多数投资者相当愿意这样做。

  有多少是愿意追逐表现的投资者呢?答案从加入避险基金的规则中可以找到:通常,2%的资产处在避险基金管理之下,年均回报为20%,至少两至三年后才能退出避险基金。

  如果真能获得这种回报是相当不错的,但避险基金经理人首先染指了。多方面报道显示,避险基金经理人赚取数以千万甚至上亿美元是普遍现象。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称,“2003年,25位报酬最高的避险基金经理人每人拿走2亿700万美元,比一年前的报酬约上升了一倍。”

  可惜,追逐表现可以预测的结果是,一旦大家涌入“热门”基金,那么该基金的回报要么先变得持平再开始下滑,要么干脆跳过“持平”阶段直接下滑。

  避险基金看起来倾向于第一种情况。

  标普避险基金指数(S&P Hedge Fund index)去年没有净升幅。该指数图表还显示,自两个月前(3月8日)触顶之后便稳步下滑。其它报道也证实,2004年避险基金整体而言表现落后于美国主要股指,而在2005年第一季度中,大量避险基金价值缩水。

  避险基金之后,还有什么投资工具可供追逐的吗?

  如果你认为是“垃圾债券”,倒是猜得很准,但表现追逐者早已进入这个领域,而且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工作。

  同样是那种不可抑制的冒险胃口引导投资者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大肆追逐垃圾债券,使其达到历史高潮。这导致了“债券利差”的崩溃。“债券利差”指高收益债券与高等级政府债券之间的殖利率差。2002年稍早,债券利差接近800个基点,到2005年3月已经跌至200多个基点,这是债券利差14年来最低的水平。

  债券利差于3月10日出现逆转,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迅猛扩大了200多个基点。

  避险基金和垃圾债券长期趋势的逆转表明,投资者对风险的胃口已经得到满足。其它类似衡量投资者心理的指标有力地显示出相同的迹象,例如最近内线售股就显著上升。似乎可以这样说,谨慎心理已经渗入了当前牛市。

  牛市出现谨慎心理意味着,大多数投资者清醒地意识到可能在股市上出现亏损。长期心态转为谨慎的投资者是不喜欢冒险的,因此夏季反弹没有太多出现的理由。

  (本文作者:Robert Fols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口蹄疫疫情进展
高考最后冲刺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诺贝尔奖得主来京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艾滋病调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