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92年24个经纪商订立“梧桐树协议”起,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形成了以会员制自律监管为基础,以专家和大厅经纪商制度为核心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使纽交所在200多年的历史中成长为资本市场的巨人,甚至成了美国自由市场的象征。
但自2003年以来,随着美国证监会对专家违规交易的调查,“纽交所”开始面临着严峻的信誉考验,其苦心经营的专家制度也遭到了质疑,并引发了人们对其本身管理结构和
交易制度的重新思考。
专家也称指定交易商,他们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双向竞价市场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专家的主要职责是维持股票交易的有序,即为其专营股票交易提供流动性,并保证价格的连续和稳定。长期以来,专家交易制度被视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保持高效运作的核心。
但是,专家的垄断地位给了其“以权谋私”的机会。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纽交所”一些专家利用垄断地位进行暗箱操作:一是所谓的插队行为,由于专家集中掌握股票的走势,他们会利用这些信息自己先行买卖,结果致使投资者无法获得最优的股票价格;二是违反“消极义务”,即在投资者买卖委托可以自己撮合的情况下,专家违反“消极义务”,介入交易,从中获利,而投资者的委托不能成交。专家的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纽交所交易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
作者:李秀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