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B股研究 > B股市场如何谢幕 > 正文
 

中国B股市场日趋边缘化 2005期待上演春天故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2日 15:46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焦强

  鸡年伊始,在政策利好组合的刺激下,两市再次顽强上攻,攻克千三大关,颇有得陇望蜀之意。但是,同期的B股市场的表现却差强人意。以上海B股市场为例,B股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在2月初创出了72点的新低,将2001年2月对境内投资者开放时井喷行情的缺口系数弥补。指数从2001年6月的最高241点下降至72点,跌幅高达70%,远远超出同期的上证综
指跌幅(45%),至今徘徊于起始点位(100点)以下。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创出了历史新低,15家公司跌破净资产,个股最高跌幅达80%。深圳还出现了第一只面值以下的“仙股”(ST东海(资讯 行情 论坛)B)。当年受“2.19”政策鼓舞入市的境内投资者至今被深度套牢,损失惨重。B股市场日趋边缘化,从昔日的风向标沦为被政策遗忘的角落,发人深思。

  自2004年2月“国九条”颁布以来,管理层对市场倍加呵护,出台一系列政策利好,如:大力发展基金、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分类表决制度、降低印花税、企业年金入市、保险资金入市、银行设立基金公司、设立保护投资者基金等。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从以上利好中A股市场受惠颇多,而相关B股市场的相关措施仍然一片空白,政策上的边缘化状态也直接导致了市场的边缘化。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

  市场缺乏明确定位

  B股市场从开始设立,就是一个过渡性的市场,其发展模式、途径及最后的归宿均具有不确定因素,定位不明确曾经给市场带来了较大的政策风险。

  1992年2月21日,上海真空电子B股挂牌交易,标志着中国B股市场诞生。当时设立B股市场的初衷是为国内企业寻求外资,以求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外资不能进入A股市场的情况下达到既能从国外募集资金,又避免外资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证券市场造成冲击的目的。

  1993年-1999年期间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鼓励B股市场发展的技术层面的措施。但是监管高层对B股市场的态度始终徘徊不定。

  2000年7月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定邦先生在香港表示准备用18-24个月的时间实现A、B股的自然接轨;时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2001年3月7日又称A、B股5-10年内不会合并。

  2001年2月年宣布对境内开放,同年3月27日时任证监会秘书长屠光绍表示将研究B股公司继续增资发行。

  2002年5月国家计委在白皮书中提到了推进B股的再融资;一年多后,随着上工B股(资讯 行情 论坛)与京东方(资讯 行情 论坛)B股增发,市场认为管理层将对B股扩容,而实际上它对改变市场定位并没有起什么作用。

  2003年年底,B股市场有所回暖,但这种恢复性的上涨是与A股市场的回暖一脉相承的。

  2004年政策面处于真空,境外倒是传来了有关B股市场关闭的消息,管理层忙于澄清,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大讨论。

  从以上的历史不难看出B股市场政策的轨迹:设立-观望-发展-停滞-观望。

  2001年“2.19政策”开放后,四年多来B股的后续政策及措施一直难产,使目前的市场无所适从。B股向何处去?不明确的政策期待已成为困扰B股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其间曾有业内人士多次呼吁B股市场制度建设问题,但都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解铃还须系铃人”,政策大胆创新无疑是打破市场坚冰的最有力武器。

  融资功能丧失

  1993年以来,随着H股、N股等企业直接到境外上市的步伐加快,境内企业到B股市场融资的意愿减弱,特别是1997年来,大量红筹股、H股发行上市,B股为内地企业筹集外资的能力更趋于减弱。无论市场的总体规模还是单支股票的规模,均无法与红筹股和H股相比。据高盛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的统计分析,B股市场诞生10来年,累计筹资不超过43亿美元,而中国企业通过海外上市短短几年筹集的资金都超过它的10倍,这无疑使B股的融资功能也趋于边缘化的境地。

  目前沪深两地的B股市场共计110多家上市公司,不足A股的10%,沪深B股市值130亿美元,相当于A股市场的8%左右,日均成交量为2亿元左右,换手率大大低于A股。自2000年雷伊B(资讯 行情 论坛)以来再未发行过新股,其间虽然有过上工B、帝贤B(资讯 行情 论坛)等公司的配股增发,结果也不尽如人意。市场就像一潭死水,市场非但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反倒出现了一大批绩差公司和问题公司,若记入PT水仙的退市,挂牌出现负增长。

  现在场外等待直接融资的各类公司数以千计,而B股市场却手捧金饭碗挨饿。如果能够打开闸门吸收大批质地优良,产业前景良好的公司公募上市,如中集B(资讯 行情 论坛)、赤湾B、晨明B、振华B、东电B,伊煤B之类的上市公司,那末我们的市场将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和新股东的构成均会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正所谓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机构投资者匮乏

  自B股市场创立以来,受种种条件的约束,B股市场的扩容速度较慢,市场规模太小,使境外大资金不敢贸然进入,市场上的资金一直比较匮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最初发行方式为私募,境外机构为主承销商,他们的地位曾经举足轻重。但是由于交易冷清,扩容无望,定位不清等诸多原因,这批机构如山一证券、野村证券、美林证券等逐渐淡出市场。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B股市场的资金为清一色的净流出。1999年上证B指创出了令人瞠目的21点低位(指数起始点位为100点),几乎两市B股所有的股票都跌破了发行价,跌进了净资产值,平均市盈率10倍以下,投资者套牢50%以上,高者甚至达90%。这显然与建立B股市场吸引外资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驰。上证B股指数此种低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2月19日,国务院宣布境内持有合法外汇的居民可以买卖B股,市场才一扫长达8年的阴云,彻底解放,指数飙升近200%。据里昂证券研究分析:那时大部分境外机构均已悄然离场。

  目前,无论在投资者人数还是成交金额方面B股市场都是国内投资人的市场,支持这个市场的资金70%是境内的外汇。境内机构至今被挡在门外,他们不能购买自己本土的B股股票,原因只是由于标价币种的不同,这样不符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往这样做或许还出于外汇管理的考虑,而现在情况却大不一样,我们有6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1600多亿美元的居民储蓄,只要配套措施跟上,技术层面上不成问题,平均市盈率11倍左右的绩优B股带给他们将是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大胆创新,没有市场整体的扩容和发展,任何一个市场都不能吸引到有实力的资金的关注,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根据近期的市场调查,目前市场人士普遍认为 2005年的证券市场是充满期待的一年。

  2004我们也曾期待,而得到的却是5年来的新低。随着“国九条”的逐步落实,今年以来市场各方对证券市场的认识上升到了空前统一的高度。市场改革已到攻坚的阶段: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能否抓住“国九条”带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和巨大的智慧、勇气打破历史遗留的坚冰,市场各方寄予厚望。

  据近日某著名网站统计,70%的被调查者希望两会直接讨论证券市场相关问题,专业人士更是高度关注。国家信息委员会委员高辉清先生近期撰文认为,应该给B股市场一个新定位,由企业改革时期的外汇融资场所转变为金融改革时期的居民外汇投资场所;改变发行方式,由私募变公募,发行对象由原来境外机构转为境内各类投资者,二次开放B股市场。这样既为当前国内大量的外汇储备提供了一个投资场所,也可作为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缓冲器和蓄水池,同时也对将来AB股自然合并进行了有益尝试。

  果真如此,2005年的中国B股股市也许会上演“春天的故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B股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