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B股新闻 > B股狂跌 > 正文
 

B股空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3日 19:03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张勇 上海报道

  连续4年走熊的B股正在成“仙”。

  7月18日,上证B指暴跌7.44%,约2/3的个股收于跌幅限制;深证B指在当日也下挫5.94%,近半数股票跌幅超过8%。这是继7月15日上证B指大幅下跌6.49%之后,B股的又一次重创

  B股再次暴跌,令A股几欲跌破千点。在经过4年多的大熊市后,B股目前的点位仅为50点左右,以2001年时的最高点位241点计,跌幅近80%。按7月21日央行公布的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计算,沪市B股有约10%的股票股价低于1元,股价结构进入了“仙股”时代。

  缘何暴跌

  连续两个交易日,上证B指跌去了近14%,而这只是B股漫漫四年熊途的延续。从2001年6月至今,上证B股已经跌去了77%,近八成市值蒸发。深证B股也下跌了31%,不仅整个证券行业似乎已经淡忘了B股,恐怕连B股投资者也已经麻木了。

  B股的熊途已经走了四年,近日的再次暴跌又是因何而起?有市场人士指出,B股市场在公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之后就开始大幅下跌,不确定性是市场最主要的风险之一,B股市场面临的重大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可能更多地选择退出。

  有媒体报道称,股权分置改革或不会涉及向B股股东支付对价,这是导致B股市场近日持续下挫的因素。海通证券B股研究员张崎认为,“这充其量只是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B股市场大幅下挫是投资者信心彻底丧失的表现,好比洪水袭来,堤岸经受长时间的冲击突然垮塌,眼前顿时一片汪洋。”

  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B股近日的暴跌十分蹊跷,很可能缘自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调整为人民币8.11元。

  长期跟踪B股的国盛证券研究所王小锐指出:“不排除这一消息提前在部分投资B股的境外机构中传开,这样就很可能使得这些机构沽空手中B股并兑换成人民币,而即使机构只占少数,但在目前十分敏感的时期采取这一做法必然引发散户恐慌性抛售,导致市场大跌。”

  国泰君安(香港)的一位职员则对记者表示:“近期机构操作B股无疑是紧盯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在升值的强烈预期下,做空自然可以避免现实的汇率风险,这些操作的变化将很可能在三季度的上市公司报表中体现出来。”

  B股迷途

  A、B股由于历史的原因被贴上外资股和内资股两种标签,分别挂牌。A股市场迅猛发展10年间拥有了亚洲第二大市值,而设想作为吸引外资间接进入中国企业的B股市场,随着H股走向海外以及一批公司在海外直接融资成功而年年萎缩。

  根据统计,目前B股挂牌企业还不到A股市场的10%,流通市值约为A股的1%,平均市盈率不到A股的25%,平均股价约是A股的20%。

  尽管两市B股作为一个独立的交易市场存在,但目前它已较A股市场更加边缘化,这与当初B股开放时管理层所承诺的相去甚远。除了惊人跌幅外,交投日益清淡、定位日趋模糊等现象的出现,使得B股市场陷入几乎被遗忘的境地。

  机构缺失

  天一证券投资部总经理刘杉告诉记者:“一个没有机构参与的市场,自然不会引起多少关注。机构通常不会在B股市场里长期逗留,这么高的资金成本,玩不起这样没有活力的市场,而散户被套之后也懒得出来,市场里的散户效应就越来越明显。”

  根据记者了解,在2001年B股市场刚开放时持有者主要分几类:曾经作为主承销商的国泰君安、华夏、南方等券商,他们都有一些因“卖不掉”而不得不继续持有的B股;国外投资公司对大陆企业的投资组合,例如美国邓普顿公司持有2亿多美元的中国B股股票,新加坡的DBS作为B股发行境外发行协调人也持有大量B股;那些踩着A、B股合并节拍大量买入B股的先知先觉的中资机构;从去年开始长驻B股的一批小散户。

  这四类投资人持股成本偏低,而后来者进入的机会成本明显较高,并且都成了买单者了。国泰君安(香港)的一位职员对记者表示:“2001年之后,机构投资者在B股上的撤出十分普遍,ST大江B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公司第二大股东正大上海有限公司从2002年开始减持公司股票,在0.7元到0.3元之间一路抛售,套现了1亿多美金。”

  “到目前,支撑B股市场的资金80%以上是境内外汇,境外券商和机构早在1999年就被排在‘十大成交额’之外了。”张崎表示,“虽然深圳B股因为紧邻香港而拥有一定境外机构投资者,但整体上B股的投资者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就是境内个人和个别境外的券商和基金。”

  国盛证券研究所王小锐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的投资者结构,主要是因为境外投资基金买卖B股多属于投资组合型,有的已被套多年,一旦盈利会以撤退为主。

  专家指出,B股市场历来被视为“先行指标”,因此,B股市场的暴跌对目前已久处弱市的A股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