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个股点评 / 内容





PT网点:不堪回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20日 16:1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若非发展的路数有问题,上海商业网点发展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断不至于落到如今“PT”的地步。不说别的,单凭“商业网点”这个带有“网”字的招牌,它就不该错过这两年“网”出的红火。但残酷的现实却远非寻常人们的想象,在顺利实现1994年和1997年两度配股之后,原本被投资者寄予厚望的商业网点,一反配股之前的“常态”,每况愈下,先亏损,再ST,继之PT。照此势头,急起直追PT农商社的日子恐怕为时不远。

  反观商业网点的由赢转亏,导致该公司最终PT的问题似乎是明摆着的。

  1997年下半年的第二次配股资金得到之后,商业网点发布的年报、中报开始“变脸”。1997年度中报披露,该年度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43万元,与“年初的计划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系房地产市场仍未走出低谷,市场竞争激烈,得出的结论是“总体销售形势仍较严峻”。1998中报,商业网点在强调“销售难度越来越大”之后,提出“加紧资产置换,注重资本经营”的对策。同一份文件还披露,截至1998年6月30日,商业网点为其它上市公司等单位提供5·77亿元银行贷款担保,同期其它上市公司等单位替商业网点的6·1065亿元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这组担保、反担保的贷款额,较1997年6月底分别增加了1·92亿元和2·38亿元。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1998年上半年“货币资金比年初减少5451·17万元”。考虑到这些贷款是在1997年配股资金到位后所增加,1998年度中报未能言明的实际情况应该是,商业网点在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后,开始不正常的“吞噬”现金。

  在资产重组和资本经营的呼声越来越高后,1998年底商业网点期盼的“圣诞老人”终于出现。1998年12月24日,来自北方内蒙古的包头信托和上海华联集团及商业网点分别发表公告,宣布包头信托和华联集团于1998年12月9日签约,由包头信托以60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受让华联集团全资子公司上海商业网点发展公司的全部股权,而商业网点发展公司作为商业网点的第一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21·97%的股权,因此包头信托间接持有商业网点的21·9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在年度交替之际,资产重组的实现显示公司在新年里将有可能出现转机。但是,“转机”却是如此的戏剧化。半年不到,商业网点和包头信托便再度公告,包头信托宣称该公司将间接持有不足半年的商业网点21·97%股权,不惜以低于原受让价格500万元的代价,以5500万元价格在“友好协商”后转让给第三方。

  当商业网点在1999年5月14日声明“知悉”上述股权转让结果的同时,该公司在同一天发布的另一个公告可称作对痴迷“转机”者的“致命一击”。该公告宣布“经审计,公司1998年底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本公司股票将于1999年5月18日开始实行特别处理”。从1998年5月18日起,商业网点的股票简称正式改为“ST网点”。真是祸不单行。商业网点从1998年度作为被告开始,“本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的字样开始与商业网点的年报、中报无缘。多出的恰恰是“没完没了”的“重大诉讼事项”。1999年4月8日,商业网点一次性披露10起诉讼,累计涉案金额超过亿元人民币;紧接着,商业网点在7天后,即1999年4月15日又一次性披露10起诉讼,并煞有介事地在公告中写明“截止目前为止,公司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诉讼事件”。然而,同一月份的4月30日,商业网点又披露4起诉讼,涉案金额共计2825万元。这一份公告更具杀伤力的文字是“截止1999年4月24日,我公司未能归还的逾期贷款本金总额为5·1348亿元”。这就是说到1998年6月底其它上市公司等单位替商业网点担保的6·1065亿元人民币贷款,只一年就差不多“全完了!”

  贷款被吞噬,但诉讼却层出不穷。1999年6月12日、7月3日、7月6日、7月17日、7月27日又接二连三的为重大诉讼事项作出公告;ST网点的1999年度中报之后,再于1999年9月1日和9月17日公告15起重大诉讼事件;2000年刚过,ST网点就抢在年报之前再公布16起诉讼事项。

  就是这么一张“破网”,漏掉了宝贵的现金,留住了所有的诉讼。

  于是乎,ST网点顺理成章地在2000年5月11日公告“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自5月12日起暂停上市”;公司股票的简称升格为“PT网点”。既然PT了,也就无所谓了。PT网点正式“PT”后仅仅一天,居然就涉及2起诉讼!或许还有投资者在为PT网点往好处去想,但从该公司披露的信息上看,奉劝善良者尽早“死了这条好心”!举一例佐证:正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栏只是简单的一个姓名;PT网点却是罕见的“复杂”,该栏目竟然分作“报告期内公司法定代表人”、“报告期内曾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现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三项,分别赫然写着“邱嘉昌先生”、“朱广军先生”和“凌承进女士”的大名;试想,欠下那么多债务,惹下那么多官司,还有这么多的“婆婆”,在PT网点的这滩浑水里,以PT网点这样的一张“破网”,还能“捞”的出“未来”与“生机”吗?!(本报记者华强)

请您点击此处就本文发表您的高见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个股点评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