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个股点评 / 内容





公司聚焦:降价能否催熟空调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3月16日 08:40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3月1日,海信的空调降价了,最大降幅达到1000元左右;3月13日,春兰宣布部分空调在全国范围内降价, 降幅在700-800元左右。如果说,海信是空调界的“小字辈”,其降价尚不会产生多大威力,那么,作为空调业“巨头 ”的春兰实施降价策略,恐怕将对整个空调市场构成一定冲击。一场空调价格大战是否会因此一触即发?价格战一旦打起,对 国内的空调产业及各大商家会产生什么影响?彩电业的历史又会否在空调的身上重演?

  降价空间有多大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对比:1996年价位在4000元左右的彩电如今已“贬”为1000元出头, 而在当时同样价钱的空调,现在却仍要卖3000多元。也就是说,在彩电、冰箱等家电产品大幅降价的同时,空调依旧保持 其高贵的身份,各大空调“巨头”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据了解,空调行业的利润率高达20%以上,去年中期,江苏春兰 、粤美的、格力电器三家上市公司的平均主营利润率为27.43%。

  海尔、科龙、格力、春兰等空调“大户”还不断在成本管理上做文章,运用先进的加工工艺,生产成本一降再降。因 此,利润空间相对增大。如春兰集团就表示,此次降价对其产品的盈利将不会构成丝毫的影响,降价幅度与成本下降幅度相当, 以前赚多少,现在仍赚多少。由此可见,空调的降价空间还比较大。

  价格成为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空调业进入了一个“怪圈”,需求在不断增长,而库存也不断增加。去年我国空调市 场容量不过1000万台,这一数字仅为彩电业的50%。目前彩电的城市普及率已高达90%以上,农村普及率也达到50 %;而空调在城市家庭中的普及率还不到20%。业内人士分析,价格是制约普及的瓶颈之一。由于空调产品价格普遍过高, 许多家庭仍不敢问津。但与此同时,去年空调的库存量也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仅重点企业的空调库存量已达到100万 台左右,还未包括商业库存。

  我国的空调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继续保持发展初期的高利润已不现实。倘若各大空调“巨头”仍牢牢握住原有价 格尺度不放,不利于市场的拓展,更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黑”转“白”将激化空调市场继早先的长虹之后,近期,康佳、乐华、TCL都纷纷放出口风,要进军空调行业。 众所周知,由于连年的彩电价格大战,这一领域的利润已被层层刮薄。一些知名彩电厂商纷纷调转矛头,瞄准“白色家电”, 因此“黑”转“白”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大势所趋。

  “黑色”巨头们绝不会错过利润丰厚的空调领域,自然要来分一杯羹,而他们的加入势必使空调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空调“巨头”们心照不宣的“价格协议”将受到冲击,若不放弃一贯的内敛作风,先发制人,恐怕将被身经百战的“黑色巨子 ”们占了先。

  降价并非唯一手段由此看来,降价对空调业来说是一种趋势,但并非唯一手段。目前,格力、春兰、美的、海尔、科 龙五大空调“巨头”把持着国内60%的市场份额。降价意味着原有格局将被打破,市场将有可能被重新划分。价格战一旦打 响,各大商家将身不由己,而黑色家电和洋品牌的大举入侵将使势态进一步被激化。

  业界有关专家提出,“没有垄断价格,只有垄断技术”。从彩电价格战的情况来看,价格战的作用已明显弱化。创新 才是各大商家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开发新技术、寻求产品间的差异、创立品牌优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空调企业来说, 创新应先于降价。现已提出降价的海信、春兰都称因为技术革新,成本降低,从而创造出降价的空间。换句话说,创新促使了 空调产品的降价,而降价又反过来促使空调业的成熟和发展。

  (本报记者徐霄)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股票 > 个股点评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