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股票
大盘分析
个股点评
新闻公告
投资文化


>> 股票 / 个股点评 / 内容



证券新闻:索罗斯入股海南航空纪实(连续报道二)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1月1日 11:59 和讯中金网

  为实现与国外资本市场的对接,海航总裁陈峰曾十下华尔街,在索罗斯基金会的会客厅里回答了200多个问题,最 终为海航铺设起一条通往华尔街的“输血管道”。

  海南航空公司1989年成立之初,是典型的“贫血儿”--当时,年仅37岁的海航总裁陈峰手上只有海南省政府 拨给的1000万人民币,而他接到的指令却是:要用这笔连半只飞机翅膀也买不来的资金去画最美最好的“蓝天白云图”。

  更何况两年之后,当海航几经周折终于拿到航空运输经营许可证时,省政府拨给的1000万元已渐渐枯竭。海航在 成立之初,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1993年,海航成功地完成股份制改造,成为国内首家股份制民航企业。靠着募集的2.5亿元股本金为信用,海 航拿到了6亿多元的贷款,引进3架波音737飞机,当年就盈利6800万元,开国内民航业当年运营、当年盈利之先河。

  至此,海航漂亮地完成了第一次资本运作,跨上了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台阶。

  然而,对于民航业这样的行当来说,2.5亿元股本金犹如杯水车薪,根本就形不成任何规模效益。在强烈的扩张冲 动驱使下,海航总裁陈峰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挺进华尔街,为海航与国外资本市场之间铺设一条“输血管道”。

  华尔街是纽约市内一条极为狭窄的百年老街,然而这条街道却集中着全球30%的金融资本。海航瞄准华尔街,当然 是找对了门路。

  从1994年下半年到1995年,海航总裁陈峰先后十次奔赴华尔街,与索罗斯控股的美国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展开 谈判。在华尔街,要想成功地说服投资者掏出钱来,你必须使用他们能听懂的“特殊语言”,这一点对于和世界相隔甚远的中 国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而这种“特殊语言”,首要内容就是必须采用西方通行的会计准则,拿出西方人能够读懂的财务报表。

  为此,海南航空公司不惜重金,聘请国际上著名的中信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编列财务报表。接下来,海航的所有涉外合 同也交给美国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由他们担任顾问。为了让华尔街挑剔的机构投资者放心,海航还请来了美国权威的民航业 评估机构--SH&E公司进行评估。结果,该公司认为海航是中国很有前途的民航企业,值得投资。

  只有在扫除了这些对话上的障碍之后,美国航空投资有限公司才开始对海航产生了兴趣。他们派出了一个由专家组成 的小组,主动登门“拜访”。说是“拜访”,其实这个专家小组在海南的两个多月里根本没有做客的意思,他们反复查看海航 的账目,了解海航所有方方面面的情况,毫不客气地当起了“主人”。

  为了拿到这笔当时异常珍贵的投资,海航总裁陈峰在华尔街整整奔波了3个多月。坐在量子基金会那宽大的会客厅里 ,陈峰面对的是华尔街投资者们不断抛来的尖锐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几乎无一不使人在回答时手心捏着一把汗。在听完陈峰对 200多个问题的回答后,美国航空投资有限公司的管理者们终于确信,坐在他们面前的这位中国人是他们可以信赖的合作伙 伴。 (未完待续)




>> 股票 / 个股点评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