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7日08:27 综合

  来源:微信公众号 新三板第一平台

  除了要去 IPO 的,哪家挂牌的公司不愿意进驻新三板的创新层?现实却来了一个大反转,惊呆了众位小伙伴。这次的主角是九鼎集团。

  入列创新层的当日,九鼎投资管理集团股份限公司(下称 “九鼎集团”)自证清白,已经不是 PE,而是金融控股集团。就在一周后(6月24日 下午),主动放弃入列。为何对创新层梦寐以求的九鼎集团,自愿放弃到嘴的肥肉?是甘心为之,还是另有隐情?当前,创新层是否适合九鼎集团的入驻呢?

  昨日,九鼎集团也公布了为何会自愿放弃进驻创新层的原因。主要基于业务层面和信息披露层面的考量。具体信息如下:

  九鼎集团自辩的缘由,颇具说服力。

  但对于创新层,谁不想进呢?这里预示着最新的红利政策,更好的流动性,私募做市、公募基金入市、竞价交易未来将在创新层上推出。更多资金也涌向创新层,更高的市盈率,更高的市值,这些都是新三板公司梦寐以求的东西。

  同时,资本市场,公司决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早些融到资金,业务或许能够一日千里,九鼎集团过去的融资发展已经显现,一旦融到资金发展是何其之快。从 2010年1000 万元注册的投资公司,到 2015年 市值过千亿的新三板 “巨无霸”,依靠资本运作,九鼎投资在短短五年内创造了令人咋舌的 “造富神话”。

  与此同时,九鼎集团在去年6月 份停牌,停牌时间已经超过 1年,至今还未复牌。有消息称,它将在 7月 中旬复牌,停牌之际,是新三板股价较高之时,当时其市值已达到千亿元级别,但如今,新三板整体走势一直是下行趋势,在此之际,宣布放弃进驻创新层,复牌后,股价下跌或成为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九鼎收购 A 股上市公司的进程尚未完成,A 股平台的融资渠道还未打通。此时宣布,放弃创新层的决定,对于自身而言,并非好事。

  因此,这份自愿,又藏了多少不自愿?众人皆对此有此感叹。而这背后,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或许是舆论的洪流与政策的敏感。

  自九鼎集团在新三板上大肆融资后,就被各大媒体炮轰,也因此引来了监管层对 PE 挂牌新三板上政策的收紧。媒体对九鼎集团最近的一次质疑来自南方报业传媒旗下颇具影响力的《南方周末》。6月23日,该媒体发表了《1000 万如何变成 1000 亿元 九鼎:危险的金钱游戏》以及《这实质上就是一种畸形的证券化》两篇文章。为此,九鼎集团就在 6月24日 发表了《关于媒体不实报道的澄清公告》。

  就在此前,九鼎集团刚刚惊呆了各大媒体。6月18日,全国股转系统发布了进入创新层企业的初始名单,有 920 家企业进入创新层,此前舆论认为或被要求退市的 “ PE” 九鼎集团进驻了创新层。消息一出,外界哗然。于是各大媒体又将焦点对准了九鼎集团-------上创新层,私募机构几乎全军覆没,唯有九鼎集团入列的惊讶之情在业内快速蔓延。

  为此,6月18日 当天,九鼎集团煞费苦心随即发出公告,自证清白,称自己已然不是 PE,而是金融控股公司。全国股权系统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于九鼎集团来说并不适用,它也无须按照《通知》要求进行整改。(《通知》规定,全国股转公司在现行挂牌条件的基础上,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新增 8 个方面的挂牌条件。)

  从 6月18日 到 6月25日,这一周以来,除了媒体的压力,有市场人士认为,九鼎集团自证清白,有钻政策空白的嫌疑,如果进驻创新层,或给其他投资机构带来示范效应。与此同时,九鼎集团还是被外界视为 PE 机构,仅它一家进驻创新层,其他老牌创投机构又当如何?同行的压力或也在暗暗发酵。

  据了解,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私募机构几乎都提交了异议申请,希望自己也能入围。创新层名单公布后的周末,证监会内部紧急召集会议,专门讨论九鼎集团是否进入创新层的问题,当时就初步确定暂不让九鼎集团进入创新层,股转公司先审核九鼎集团出具的自查报告。

  有 PE 业务的金融集团应该上创新层么?换句话说,九鼎集团放弃创新层,必须这样做么?

  对于九鼎集团来说,它或已然是金融控股公司了。但此前的种种资本运作迹象,无论是否适合,都给外界和监管层留下了固有印象,这在短期内很难抹平。对于新三板来说,其融资特点是小额、快速、便捷,有数据显示新三板挂牌企业平均融资额约为 3000 万元。但对于 PE 来说,本身自带光环,资本运作手法娴熟,资金不约而同的向其涌来。

  从当前来看,创新层还仅刚刚开始,融资条件、流动性还未有起色,让有过 “融资黑历史” 的九鼎集团上去吸金,从短期而言,与政策意图或许背离。九鼎集团自愿放弃进驻创新层,有市场人士猜测,这里或许有政策窗口的临时指导,对于九鼎集团的进驻决策发生了改变。未来,随着创新层的发展,制度的完善,有 PE 业务的金融公司或许再上不迟。

责任编辑:任倩倩 SF018

相关阅读

境外消费太多会导致经济下滑

如果服务贸易中进口大于出口,甚至是巨额的逆差,则表明中国相当大的服务,包括连带的购物等,没有在中国内部消费,而是在国外得以实现。国内向国外漏出的消费需求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很强的一个下拽力量。

中国经济腾飞要学学三位老司机

美国式的开放、多元、包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德国精准调控市场经济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应该是中国经济继续向上发展所必修的三门功课。

我国过去辉煌的基础正在被掏空

站在最高的第五层思维,才能看到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所在——我们正在丧失过去几十年赖以成功的基矗与它比起来,经济增长减速、债务高企、银行坏账等这些人们日常谈论的风险只是癣疥之疾。

退欧是市场矛盾激化的导火索

当前市场的矛盾深刻,随时都可能激化。民粹主义的抬头,无论是英国的退欧还是美国的特朗普,都反映的是在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濒临失效、资本回报下降的全球经济里,不同利益群体对资源争夺的表面化,以及底层人民对自身的政治诉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