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证券[微博]综合研究所 高 利
2001年7月3日,深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颁布了《关于做好2001年中期报告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三条指出,如果预计2001年中期将出现亏损或者盈利水平出现大幅下降的,上市公司应当在7月31日前及时刊登预亏公告或业绩预警公告。为此,在2001年中报公布期间,预警公告伴随预亏公告频频亮相。截止7月31日,已有68家公司发布了预警公告。而随着中报披露的全面展开,预警制度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愈加明显。
预警对市场的影响更大
与预亏公司类似,预警公司的行业大多数公司都属于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压力较大的行业,但不得不关注的是,许多预警公告都出现在一些老牌绩优股当中,而这些公司所处的行业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高科技产业。如科技股龙头的清华紫光发布的预警公告称,因会计制度变化及今年上半年投入科研开发较多等原因,导致管理费用等大幅上升,预计公司2001年中期业绩与2000年中期相比将会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类似的还有风华高科、紫光生物等。
其次,预警公司也出现在一些新上市公司和刚刚完成配股或增发的公司当中。如上市不过半年的中农资源宣布,由于市场竞争加剧、毛利下降、特色农业业务出现亏损、管理费用大幅度上升等原因,公司预计2001年中期利润将比2000年同期有大幅度下降。刚完成配股不久的光彩建设也出现预警。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预警公司的数量虽比不上预亏公司,但与预亏公司多数出自“T”类公司或以往经营不善的公司不同,预警公司可以出自一些绩优公司当中,也就是说其范围更广,突然性也就更大。因而,从对市场的杀伤力上看,显然预警公告要比预亏公告大得多。
预警需要制度化、规范化
由于深沪交易所在《关于做好2001年中期报告工作的通知》中,只要求上市公司“如果预计2001年中期将出现亏损或者盈利水平出现大幅下降的,上市公司应当在7月31日前及时刊登预亏公告或业绩预警公告。”对于到底多大的下降幅度才发布预警公告,或对于出现大幅下降而没有发布预警公告的会采取什么样的处罚措施都没有明确,因而在今年中报中就出现了利润大幅下降而没有发出预警,也出现了利润下降幅度并不大也发布预警的情况。
通过对最先公布2001年中期业绩的300家上市公司分析,可以发现在净利润下降幅度超过40%的22家公司中,有12家并未发布预警公告。如西安旅游今年上半年实现主营收入4427.83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了11.80%,净利润39.15万元,较上年同期降低了94.34%,但之前并未见该公司发出预警公告。咸阳偏转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1339.39万元,比2000年上半年的4389.23万元下降了近70%,每股收益从0.203元滑落至0.0608元,也未见该公司发布过预警公告。
相反,一些公司利润下滑的幅度并不大却发布预警。如川化股份董事会在公布中报前发布了2001年中期业绩预警公告,称由于主营产品市场不景气、产品价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加之受主要原燃材料天然气涨价等因素影响,使公司2001年中期利润比2000年中期有较大幅度下降,预计下降比例达20%左右。实际是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19.68%。与那些实际净利润下降超过40%以上而未发布预警的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另外,在预警公告中是否要求明确公布业绩下滑的幅度,也是规范预警制度的重要因素。从今年中报预警的情况看,像川化股份、中技贸易和沧州大化那样宣布预计下降比例将超过某一比例的公司并不多,大多数是“预计2001年中期利润将比2000年中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为此,到底利润出现多大的降幅才发布预警、预警公告包含那些内容,以及如何处罚那些实际利润降幅超过规定幅度而没有发布预警的公司,是今后强化信息披露的关键之一。
防止预警制度被滥用
预警制度的建立,是强化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知情权的重要举措,更对保证“三公”原则的落实起到推动作用。但由于预警公告来得突然,对于公司股价甚至大盘的影响巨大。这一点在国外市场已经得到了证明,如2000年10月9日全球第二大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微博]公司(Dell)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公司第四季度每股收益水平可能低于预计数据7%。此消息一出,戴尔电脑股价应声而降,次日即大跌3美元,跌幅超过10%。2000年11月25日英国电脑顾问集团Sema早前宣布下半年利润不会增加后,其股价于一周内暴跌差不多一半。
从今年中报披露过程中的预警公告,二级市场也做出了剧烈反应,大多数预警的公司股票在公告后股价应声而落,跌幅也相当深。
由此可见,预警的威力之大已超过预亏。而从以往市场对预亏公告的反应,就不能排除有主力利用中报预警公告来达到洗盘的目的。因而,规范预警制度,防止预警公告被某些人作为调控股价的工具迫在眉睫。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