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2001年中期业绩总体情况
在剔除了刚发行未上市的新股、重组后会计报表不具可比性以及部分大行业中不具代表性的公司后,我们对沪深交易所1038家上市公司进行了中期业绩预测,这些公司分布于22个大行业、64个细分行业。在对中期业绩进行预测时,我们主要预测了净利润与每股收益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并分别用算术平均法对各行业上市公司中期业绩进行了横向与纵向对比分析。
根据我们的预测,2001年中期所有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润为453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9.39%;平均每股收益0.118元,同比增长5.625%,具体情况如附表:
平均每股收益未能与平均净利润实现同步增长,主要是受送配引起的股本扩张影响。2001年中期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除了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外,我们觉得其它一些非业务经营因素对业绩的提高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是所得税问题,2000年初相关管理部门曾规定“从2000年起取消所得税财政返还”的优惠政策,使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在2000年中期将所得税率从15%调高到33%,影响了2000年中期业绩,后所得税优惠政策又延续到2001年底,从而对今年中期业绩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二,2000年中期部分上市公司非常规的大量计提坏帐准备客观上也抑制了2000年中期业绩;第三,2000年以来大量的上市公司重组,报表出现较大变化,也影响到2001年的中期业绩。
分行业变动状况分析
在22个大行业中,2001年中期平均净利润增长较快的是化工、建材、机械、旅游和房地产,分别同比增长了122%、51%、38%、34%、33%。化工行业的炼油类上市公司,由于成品油价格调整落后于原油价格的变化,去年同期剧亏,而油价自去年上涨后今年上半年依然维持高位,盈利可观,使化工行业上市公司2001年中期业绩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建材行业上市公司中受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以及房地产景气回升的拉动,同时业内部分企业实施重组,该行业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也名列前茅。旅游业除国内旅游经济复苏的影响外,微观企业也改变了过去“行业增长、企业盈利下降”的状况,再加上部分公司实施重组,平均净利润出现了较大的增长。房地产业受住房制度改革影响,需求趋旺,行业整体保持较高速度增长,企业业绩也改善。
平均净利润负增长的行业有金融(包括基金)、有色金属、轻工、纺织,分别滑坡78.2%、17.5%、9.6%、0.2%,由于2001年二级市场表现欠佳,证券投资基金单位收益普遍剧减,包含基金的金融业居滑坡之首,如果不考虑基金因素,以银行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为主的金融类上市公司依然保持小幅的增长。有色金属行业业绩滑坡主要是产品价格下跌和体制改革振荡造成企业盈利下降。轻工行业也是受成本上升影响,导致整体业绩下滑。纺织业主要是出口受压,市场竞争加剧和生产成本上升,供需矛盾突出,业绩整体下滑。
2001年平均每股收益增长较快的大行业是化工、造纸、IT、车辆及零部件、旅游分别增长44%、38%、21%、20%、20%。上述公司净利润增长的同时,股本相对比较稳定,而净利润仍然保持相当幅度的增长,导致平均每股收益增长居前。平均每股收益负增长的有金融、有色金属、纺织、建筑、能源、农业食品饮料,前三个行业主要因为业绩下滑,后三个行业主要因为股本扩张。金融业中主要是单位基金收益滑坡较大。由于采用算术平均,每股收益增长与净利润增长并不同步。
从绝对数值看,2001年平均每股收益较大的是IT、公用事业、家电、冶金,分别为0.17元、0.14元、0.14元、0.14元。平均每股收益数值较低的行业是金融、轻工、旅游、机械,分别为0.05元、0.06元、0.06元、0.07元。
细分行业状况分析
鉴于国内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期,行业变迁并不一定遵循一致的周期,大行业内不同的细分行业出现了冷暖不均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中期业绩预测时也对大行业内的细分行业进行了分析,以便投资者对行业的业绩状况有更深的了解。
细分行业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较快的是石油化工、音响、机械设备、传媒,分别增长126.3%、80.2%、68.4%、68.1%。石油化工的增长主要来自炼油上市公司,炼油公司去年同期亏损,今年上半年大幅度盈利。音响行业主要是相关上市公司减亏,而行业的低迷状况并没有改变;机械设备行业一方面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带动,另一方面是重组的公司较多,企业减少亏损及开始微利;传媒则主要是重组的影响,与2000年中期的可比性并不高。
平均净利润滑坡幅度较大的行业是基金、化纤、彩管及配套、彩电、有色材料,分别负增长87.8%、33.6%、25.2%、19.6%、17.5%。其业绩滑坡的原因分别主要是二级市场相对不景气、化纤产品价格下跌、彩管行业需求和价格都大幅下降、有色材料价格下跌及体制改革振荡。
细分行业平均每股收益增长与净利润出现了同步,主要是细分行业公司数量不多,股本扩张的影响相对较少,我们看到平均每股收益增长较快的仍然是音响、机械设备、传媒、石油化工,分别增长95.3%、62.1%、56.7%、49.1%。而平均每股收益滑坡较大的是旅游、服装、有色材料、环保、生物制药、火电、化纤、基金,其中旅游、生物制药是股本扩张原因,其它的受净利润下降和股本扩张双重影响。
2001年中期平均每股收益绝对数值居前的细分行业依次是软件和集成、白色家电、港口、新型建材、中成药分别为0.261、0.213、0.210、0.193、0.183元。居后的细分行业是化纤、旅游、酒店、基金、音响分别为0.053、0.050、0.034、0.028、-0.005元。
预测统计分析
2001年中期净利润增长超过100%的上市公司有140家,主要分布于46个细分行业,房地产和通讯各占12和9家。净利润负增长的上市公司有310家,以基金居多;滑坡幅度超过100%有13家,其中机械设备公司占4家。
2001年中期每股收益翻番的上市公司有132家,这些公司上年同期业绩大部分都处微利状态,其中有110家公司2000年同期每股收益低于0.05元。今年中期每股收益翻番的这些公司分布于47个细分行业,通讯设备和房地产各占10家,并没有集中在少数几个行业的现象。
我们预测2001年中期亏损公司数量为42家,主要分布于机械设备、商业、化纤等行业,与2000年同期的73家公司亏损相比,减少了31家,今年亏损面的大幅度减少,除了国内经济整体状况有了较好的改观外,绩差公司重组与退市压力下企业业绩改善也功不可没。
绩优公司方面,我们预测每股收益超过0.3元以上的有54家,比上年同期的64家减少了十家,绩优队伍也出现了缩编现象。在这54家绩优公司中有8家是今年新加入的,而有18家公司则退出了这个绩优队伍。每股收益超过0.3元的公司主要分布于白色家电、软件和集成、通讯设备(均为4家)、中药、房地产、农业食品饮料、酒、电子元器件、港口(各占3家)等行业。
下半年业绩展望
2001年上半年上市公司近两成的业绩增长,并不完全是由于企业业务经营状况的改善,其中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延续与非常规的四项计提等财务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下半年,由于国内宏观经济继续好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深化,以及西部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我们预计下半年上市公司业绩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但由于前述的财务因素消除,预计全年业绩增长速度将低于上半年的增速。
从行业特征看,IT和医药这两个典型的成长性行业,分别因为网络泡沫的破裂和国家医药体制改革及《药品管理法》的出台,2001年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去年随着国民经济扭转增速下降趋势步入景气回升的周期性行业,今年仍基本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公用事业及食品等防御性行业,2001年整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具体到行业,也有许多行业在2001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彩电及相关的彩管等配套产业,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及价格战的持续升级,今年企业业绩将有较大幅度的滑坡;而纺织、化纤等出口依赖型行业,在全球经济减速的情况下,今年面临的局面是非常严峻的;全球经济增长的衰退,还影响到我国钢铁、有色金属材料等资源性行业,预计2001年下半年这些行业的经营业绩将会继续下降。
我们认为2001年下半年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西部开发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等,与此相关的行业有通信设备、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机械、建材、煤炭、电力、中药及房地产等,其中通信设备、建材、中药和房地产在上半年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2001下半年仍有快速增长的潜力。
1。通信行业:需求旺盛带动行业高速增长
通信设备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新技术的广泛利用,如CDMA、数据通信及无线市话等,二是体制改革使传统设备的需求增加,中国通信运营在2000年打破垄断后,今年中国电信[微博]正在面临分拆。另外,取消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的初装费、入网费之后,全国申请电话、手机等的需求大大增加,运营商对网络建设的投资会相应增加。
按行业特点,通信设备企业下半年的销售和利润通常会高于上半年,因此通信类公司下半年的业绩会好于上半年。总体来说,我们对下半年以至明年的设备市场持乐观的态度。
2。中药行业:国家扶持、企业市场意识提高
中成药行业受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国家在中药产业化方面提供了诸多优惠,使中药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预计下半年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动力来自以下几方面:
(1)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药行业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一年来新增上市公司7家(包括原B股公司和H股公司的增发A股),这些新股大多质地良好,发展前景乐观;(2) 大部分公司都推出了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和对业务进行了整合,集中和扩大主业,经营业绩也有望大幅改善;(3) 中药行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市场意识大大加强,上市公司都加大了营销投入,在《药品管理办法》出台后,中药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高。
3。建材行业:需求增长与结构调整提高了行业盈利水平
虽然今年建材行业还面临着影响经济效益提高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整体变好的趋势将不会改变。主要依据是:
(1) 国家继续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宏观经济指数上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去年6月开始达到两位数,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仍在提高;(2) 西部大开发进入实施阶段,一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在西部地区形成巨大的建材需求,这将带动部分内地建材产品市场;(3)淘汰落后、总量调控政策仍将发挥作用。水泥行业继续大规模淘汰小水泥,并推行新标准,其淘汰落后的效果逐步显现。玻璃行业重复建设已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4)今年建材出口可望继续增加,这也将有利于国内建材市场进一步好转。
4。房地产行业:房改带动消费
由于住房制度的改革深入,住房消费和住宅投资成为国内居民的共识,同时政府不断规范市场管理(如取消“零首付”等), 消除了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在风险,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房地产开始进入追求优良品质、设计合理、功能齐备、品牌鲜明的良性发展阶段。从行业发展看,今年行业仍将保持持续景气,行业集中度有望得到大幅提高,各个上市公司相继增加土地储备,扩大开发规模,力图通过规模经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
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国泰君安证券[微博]研究所 郭恩来
通过对深沪两地上市的80家医药公司[化学制药(26家)、中成药(25家)、生物制药(18家)、医疗器械(6家)和医药流通(5家)]的预测分析,我们发现,医药类上市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平均净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6%。不过,由于股本扩张的原因,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元,与去年基本持平。具体到5个子行业就冷暖不均,特别是出现了化学制药平均净利润和平均每股收益独家大幅下滑的局面。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情况也差强人意。
中成药、医疗器械及流通类企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预计今年中期中成药类、医药器械类及医药商业类上市公司平均盈利分别增长28.82%、17.52%和4.29%;平均每股收益分别为0.178元、0.076元与0.154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2.50%、17.52%和1.31%。
中成药板块盈利增长的动力来自以下几方面:1、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药行业加快了上市的步伐,一年来新增上市公司7家(包括原B股公司和H股公司的增发A股),这些新股大多质地良好,平均每股收益为0.1996元,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收益38%;2、一些公司推出了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如太极集团在去年下半年重拳推出曲美,该产品在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良好,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强大助推器;亏损公司青海三普重构了管理层,加强了营销,已于去年下半年扭亏为盈,预计今年上半年将继续盈利;银广夏由于今年仍有近20亿元订单保障,在萃取方面仍将为公司带来极度丰厚的利润;一些公司对业务进行了整合,集中和扩大主业,业绩也有较大改善,如桐君阁;一些公司虽然没有新产品推出,但加大了营销投入,老产品的销售增长也较为明显,如同仁堂。这些公司的业绩的高速增长带动了中药板块的整体盈利水平。
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速度近年来一直大大快于整体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上市公司的情况基本反映了行业的状况。医药商业类上市公司平均净利润水平增长为4.24%,不像想象的那么好,主要是因为商业竞争加剧,另外国家计委几次下调一些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剂的价格也压缩了利润空间,而同时我国医药商业类企业尚未具备规模经营的优势,费率居高不下,管理水平尚待提高。
化学制药企业下滑明显
化学制药企业在经过2000年的高速发展后,今年出现了回落。26家化学制药企业的平均净利润较去年下降了9.32%,其加权每股收益也下降了7.85%,为0.097元/股。主要原因可归结为:1、禁止处方药做广告,许多化学药品为处方药,比如以前风靡各个媒体的抗生素等广告均在被禁之列;2、化学药品连续大幅降价。这包括政府的限价政策,国家计委分三批降低了210多个品种规格的中央定价药品零售价格,平均降价幅度约20%,年降价总金额约32亿元;全国31个省(区、市)价格主管部门进一步降低了省管药品零售价格,年降价总金额约42亿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6年以前全国药品零售价格指数一般在10%以上,去年为负的0.1%,首次出现负增长。也包括由于市场竞争造成的价格下滑,比如抗生素的价格几年来一直处于下滑之中。可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超额利润。
生物制药概念多于实际
与媒体和市场炒做的火暴场面来比,生物制药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远不如人们想象的乐观。18家勉强称做生物制药的公司,其平均净利润仅微增2.12%,而平均每股收益则大幅下降22.89%,仅为0.132元/股。该行业固有的投资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使投资人不得不谨慎行事。可以说生物制药仍处在萌芽状态,比较适合风险资本的胃口,而上市公司进军该行业的成功几率会很低,因此任何大肆鼓吹该行业上市公司如何具有投资价值的言论,都需打个大大的问号。上市公司方面,行业内目前只有天坛生物一家主要收入来自生物制品,其他公司这方面业务占的比例普遍较小,而且所有公司投资于非生物领域、业务多元化的趋势很明显。这一方面与生物技术的投资周期长,而上市公司需要考虑现实的收益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内生物技术公司大多缺乏核心技术有很大关系。
医药行业下半年展望
国家经贸委年初提出2001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的预期目标是: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3%;商业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0%;商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15%;产品出口比上年增长20%。从上半年医药上市公司的利润完成情况来看,国家经贸委制订的的这一目标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预计整个医药上市公司下半年仍能保持上半年的增长速度。不过,由于美国经济的持续走软,会对国内大宗原料药等的出口带来负面影响,这点值得投资者关注。
《药品管理法》的出台将对医药市场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对药品广告管理办法的修改在短期也许会对医药市场的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市场主导药价有望止跌回稳,化学制药企业效益下滑的趋势有可能得到遏制。2000年7月国家计委出台的《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的核心是“管放结合”,管住医疗保险目录药品价格(甲类由国家计委定价,乙类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放开目录外药品价格,由市场调节。这样一来,药品价格的升降主要靠市场因素决定,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若2001年新药价政策实施,则药价总水平可能会随着医药市场的复苏而止跌回稳。
加入WTO对我国医药市场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降低药品进口关税和取消大型医疗器械的进口管制影响不大;但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对医药市场影响较大,因为这意味着封闭多年的医药商业将受副国外企业的冲击,对于经营企业多、小、散、市场开发能力弱的我国医药商业来说,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尽管WTO冲击波有一个缓冲期(2003年以后逐步放开),但相信2001年起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国医药行业(特别是商业企业)将会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资产重组、工商联合等方式组建新的大企业集团,争创新的竞争优势。重组、兼并将是今年以及以后两年医药市场上的最大热点。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