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金饥渴症”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2001年05月21日 10:2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一边是手持大量资金无所适从,一边却又患上“资金饥渴症”,上市公司这种“病症”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随着国内证券市场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也不断增强。据资料显示,2000年度上市公司进行配股的有166家,筹集资金527.42亿元;增发股票的有24家,筹集资金219.38亿元,均较上年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近期多家券商刊登的回访报告却显示,多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却不甚理想。

  据了解,目前有近七成公司的募集资金没有按原计划投入使用,其中,五成公司2000年募集资金的实际投入数额未达到计划投入数额,近二成公司募资项目发生变更。综合以上两种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目前上市公司资金运用能力与融资能力的不对称,造成了企业用资与融资的不平衡。

  自去年以来,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从配股、增发,到可转换债券,随着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方式呈多样化发展,随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门槛降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筹资规模也迅速得到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仅五月份就有近二十家上市公司发布了申请增发的公告。兖州煤业在今年2月刚刚增发10000万股A股之后,于近日提出拟增发17000万股H股;此外,东方电子日前还提出了同时发行可转换债券和增发的方案。

  尽管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的渠道越来越畅通,其操作的弹性也越来越大,但它们在资金运作方面却表现得相当随意,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长时间被闲置、募资项目频繁变更、大量募集资金再次回流到证券市场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从2000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闲置的现象十分严重,由于相当部分公司投资项目论证、决策的程序不科学,从而造成投资计划追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最终公司只好放弃原来的计划,使得大量的募集资金在银行闲置。

  此外就是上市公司频繁地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据初步统计,2000年度已有近百家公司变更了募集资金用途,进入2001年,此种现象愈演愈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变更的频率越来越高,变更的数额也越来越大。如沪市某家上市公司日前决定变更5.38亿多元募资投向,占公司所募资金的45.6%。再者就是相当部分上市公司动用募集资金大笔参股证券金融机构或委托理财,数量达数十家之多!且金额巨大,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个亿。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由于公司管理层往往只考虑本身(或者是特定股东)的利益,而不是考虑整个公司的利益,因此造成决策的随意性和局限性,再加上目前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造成上市公司的资金运作效率普遍较低。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让上市公司严格按照相应的制度来规范运作。同时还需要管理层加大监管的力度,在审批制度上不断完善,对上市公司除了要用一套硬件指标来进行考核之外,还需要加强软性指标的管理。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