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深华源似乎颇为精擅“迷踪拳”,其拳路十分独特,瞻之在前,瞠乎其后,出拳打左,落拳击右,叫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利润迷踪,是ST深华源的传统套路。1996年深华源开始亏损,当年每股亏损0.57元。1997年公司主营继续亏损,但因获得2233.11万元的投资收益,当年居然该亏未亏,帐面上还显示出147万元净利润。不过,注册会计师对1997年报出具了保留意见,公司股票仍于1998
年6月15日被实行特别处理,戴上了ST的帽子。此后,ST深华源在1998、1999两年连续出现巨额亏损,2000年中期每股亏损0.184元,每股净资产-0.318元。同时,公司涉讼21起,标的金额高达2.6亿多元。眼看全年亏损就要定局的时候,又有了救星。2000年10月24日和11月14日,深圳市沙河实业集团通过连续两次受让香港华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ST深华源发起法人股共2581.83万股,成为ST深华源的控股股东。经沙河集团与债权人深国投协调,2000年12月23日,深国投宣布豁免ST深华源4558万元的债务。ST深华源2000年度扭亏为盈本来已是三只手指头捏田螺———笃定,但就在此时,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进入当年利润。ST深华源被迫在2月15日发布预亏公告,据称:如果因此而三连亏,公司就注定要PT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谁也没想到,ST深华源竟会在发布预亏公告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又突然宣布不亏了。这路迷踪拳可真是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重组迷踪,是ST深华源新招术,也是利润迷踪拳的秘诀。早在1997年,深华源就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资产转让,丰厚的转让收益抵消了当年的主营亏损。但就重组的手法而言,那次重组与这一次比起来可是小巫见大巫。如前所述,在债务重组扭亏的如意算盘遭遇挫折后,沙河集团并没有因此而改变重组ST深华源的决心。最近,ST深华源将除货币资金、大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以外的全部资产,总计3.16亿元,以出售的方式置换沙河集团部分资产和债务剥离后的全资附属企业深圳市沙河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整体资产和债务,购买沙河房地产拥有的沙河商城第一至六层,两项总值3.32亿元,出售、购买资产相互冲抵后形成的ST深华源对沙河集团的应付款1600多万元,作为沙河集团与公司的往来帐处理。除此之外,ST深华源截止到2000年10月31日的共计1.18亿元的债务本金及利息由沙河集团或其全资子公司沙河联发承接,有关债务将在办理完债务转移手续后由沙河集团或沙河联发负责偿还,由此而产生的ST深华源对沙河集团或沙河联发的应付款项,沙河集团或沙河联发同意予以全部豁免。
ST深华源大打迷踪拳,使其二级市场股价走势也产生了迷踪效应。在2000年7月之前,ST深华源的股价基本上在6元至9.5元之间来回波动,但从7月初公司发布中期预亏公告后,其“超牛”行情全面爆发,股价节节升高,屡屡涨停,至10月16日最高达到23.13元,比起动前涨了近4倍。其后不久,就宣布了沙河集团收购ST深华源的消息。2001年2月15日ST深华源发布预亏公告前,公司股价曾出现连续大幅下跌,16日当天收盘价只有11.08元。此后,股价又一路上扬,至此次公司宣布扭亏有望喜讯的前日,已回升到15.29元。这说明,尽管一般投资者看不懂涨涨跌跌的道理,但其股价的升跌无不是随着公司的迷踪拳路走的。也许,对于某些先知先觉者来说,迷踪拳只是迷别人的,迷不了他们。(黄湘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