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精简六成子公司 美尔雅“瘦身”快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19:22 PRNEWS.cn中国商业电讯 | ||||||||||
黄石 2004-09-09(中国商业电讯) ——出生于湖北的美尔雅(资讯 行情 论坛)(600107),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在“自家门前”却少有喝彩。 两年前的美尔雅拥有55家子公司,总资产24亿,但有效经营资产还不到10%。随后施行的“瘦身”计划,在砍去了33家子公司后,美尔雅再次将精力集中到主业——纺织服装上。
“墙内开花墙外香” 美尔雅,这个出自湖北的著名服装品牌,曾是湖北人的骄傲。“欧洲质量金奖”、“中国十大名牌服装”、“中国驰名商标”……美尔雅一路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足迹。但是,近十年来,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却渐渐沉寂。在2000年的一个全国性西服市场调研中显示,如今,30岁以下的年轻人,知道美尔雅的只有少数。“曾有一家省内的企业要定制职工服装,在企业内部做调查时,美尔雅的知名度统计结果竟然是0分。”美尔雅董事长杨闻孙摇摇头——连湖北省内的企业,都不知道“美尔雅”这个本土出生的名牌。这个消息对美尔雅人来说,是莫大的震撼。为何一家本土的品牌,却在“自家门前”遭到如此冷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市场几乎是美尔雅自己拱手让出的。 作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高级西服成衣生产企业,美尔雅的产能是勿庸置疑的。据资料显示,它拥有年产180万套高档西服、350万件时装的生产能力。同时,在工艺技术上的巨大投入,使美尔雅拥有国际一流的服装生产技术装备。为此,美尔雅得到了日本在中国西服加工总量26%的订单,并成为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宫廷礼仪服饰的首选职业装加工企业。国际一流品牌服饰伊势丹、CK、阿兰.德隆等众多知名品牌服装,都出自美尔雅。虽然在国际市场上,美尔雅叫好又叫座,但它在国内市场却已渐渐门庭冷落。这主要是因为近20年来,美尔雅一直着力于出口加工贸易,基本上主动放弃了国内市场——生产的西服90%外销,仅有10%进入国内市场。而就在美尔雅致力于贴牌加工、出口贸易的同时,国内市场却日渐扩大。“国外的品牌在抢摊中国市场的时候,我们却把大部分精力拿去开拓国际市场。”对此,美尔雅的一名管理人员感叹。当不少在美尔雅贴牌生产的国外品牌频频出现在国内的市场上,美尔雅方才如梦初醒——“为人做嫁衣裳”不是长远之计。然而,在国内市场上,这块久已蒙尘的老招牌,如何才能重现光芒? “康乾盛世” 2002年7月24日,对于杨闻孙和美尔雅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日子。这一天,他接过美尔雅的大旗,成为这家上市公司的掌门人。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拥有55家子公司的庞大集团,巨大的资产沉淀,早令美尔雅“体态臃肿”——总资产24亿,但有效经营资产,还不到10%。看完厚厚的财务报表,杨闻孙感觉沉重。眼前这个千疮百孔的企业,早已不是他记忆中那个光环下的美尔雅了…… 1985年,美尔雅由其前身黄石第一床单厂摇身一变,成为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高级西服成衣生产企业,专门生产男式西服销往日本,一下便打开了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美尔雅抢占了先机,前十年,也是靠对国际品牌的加工,成功地完成了原始积累,走得十分稳健。”杨闻孙告诉记者。利用外贸加工的技术优势,美尔雅同时也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1990年前后,是美尔雅的高速增长期。短短几年间,以美尔雅为母体,与日资、韩资合资合作,连续诞生出了美津、美红、美岛、美兴、美敷等十余家合资子公司。虽然“美氏家族”人丁日益兴旺,但他们此时的主要精力仍集中在化纤、毛纺、服装等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几个领域。由于主业突出,市场行情较好,美尔雅集团一时产销两旺,年利润接近亿元,“美尔雅”品牌也名列“中国十大名牌西服”、“中国十大名牌服装”。“曾经有人用‘康乾盛世’来形容我们的前十年。”杨闻孙说到。就在这种光芒的笼罩下,美尔雅开始了“暴饮暴食”。同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一样,美尔雅在最繁华的时期,也埋下了隐患。 1995年,美尔雅开始扩张,把资金、精力投向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电子科技、生物制药、软件开发、广告影视、房地产,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出租车公司、纯净水公司……就连部分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说不清美尔雅集团到底有多少“子嗣”。这种“天女散花”的扩张方式,使美尔雅迅速成为一个拥有55家子公司的“航空母舰”,不同的是,这架航母虽然外表壮观,战斗力却并不强。据一位美尔雅的管理人员介绍,不少子公司不仅不能支撑主业,还如同寄生虫一般,吸吮着集团内优良资产的营养。然而,此时的美尔雅并未显出丝毫的颓势。借着“康乾盛世”的东风,仍在一边忙资本嫁接、兼并买断,一边张罗着企业上市。 1997年10月25日,美尔雅(600107)以每股8.1元的价格,在上交所上市,募集资金4.05个亿。刚上市,股价便扶摇直上,短短半个月内,股价涨至24元,这也是它历史上的最高价。这笔资金的出现,暂时掩盖了盲目扩张的隐患,使美尔雅在“规模陷阱”里越陷越深。 回到起点 盲目的扩张,再加上作为主业的服装定位偏离,到2002年,历经20年的风雨的美尔雅,已渐渐虚弱。“是时候了!如果当时再不有所动作,美尔雅就会被消费者淡忘,退出这个舞台。”杨闻孙说。据称,近两年间,在经过高层的数次调研后,美尔雅开始了一系列的“瘦身”计划———55家子公司,首当其冲地成为主要的“减肥”目标。 据了解,美尔雅集团首先对涉及资产总额2000多万元的美好广告公司、美琦电子公司、美升制药公司、美宝化妆品公司等九家子公司进行了改制、竞价转让、定向协议转让和资产清算。此后,关闭了发展潜力有限、经营前景不乐观的美勤服装公司、美丹时装公司,又对第二批运营成本高、资产不良的辅业子公司进行了资产剥离,能社会化的职能全部社会化。对资金沉淀量大、亏损严重无法转并的磁湖山庄和美津公司,则加大投资使其形成规模,从而扭亏为盈。 “‘瘦身’几乎可以说是美尔雅的唯一出路。”杨闻孙说。 在资产清算时,杨闻孙不止一次为子公司的寄生方式而震惊。据了解,集团内曾有一个名为“生活服务公司”的部门,并非独立法人,却管理了塑料厂、纯净水厂等几个法人单位。由于管理机构非法人,这些子公司便不承担任何责任,堂而皇之地使用集团的厂房、水电,而生产出来的塑料衣架等产品反过来还卖给集团,再赚上一笔。杨闻孙简单地算了一笔账:光是精简了这一家子公司,给美尔雅集团带来的直接效益就达300万元/年。两年间,美尔雅关停并转卖了33个非主业机构和亏损企业。“瘦身”计划,几乎砍去了美尔雅所有的辅业,它再次回到主业——纺织服装上来。“就好像画了一个圆圈”,面对曾经走过的大弯路,杨闻孙感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摆脱了沉重的包袱后,美尔雅准备重新再来。 据介绍,美尔雅在稳定传统的日本市场的基础上,正大力拓展欧美、东南亚、南非市场,以分担外贸风险。“如今,美尔雅的产品已出口到了31个国家和地区。”杨闻孙说。虽然去年受到“非典”的影响而减少代理出口近400万美元,美尔雅集团加工出口贸易创汇仍达6714.75万美元,一般贸易在盈利能力增强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出口创汇1305万美元的佳绩。 此外,美尔雅还调整了多年重国际轻国内的经营战略,加大“美尔雅”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经营力度。2003年以来,美尔雅先后向市场投放了80余个西服新品种、266个服饰产品。轻装上阵的同时,美尔雅慢慢消化掉沉积已久的六亿多元虚值资产和大股东欠债,而年产值却依然保持在5亿元。在历经十年“康乾盛世”和十年沉寂后,下一步将面临的,会是怎样的一个十年?这个问题正是美尔雅人需要思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