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280亿再融资的醉翁之意:并购马钢、邯钢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14:4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莫菲 上海报道 “把股市的弱势与低迷,一股脑推至宝钢身上,这样不公平。”近日,宝钢集团内部人士向记者大倒苦水。 自8月12日,宝钢集团宣布再募集280亿资金后,股指基本一路走低,截止到9月2日
面对来自市场的各种非议与指责,宝钢董事长谢企华、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艾宝俊没有过多的澄清,而是连续拜访各家基金公司进行“一对一”推介并解答疑点,希望在9月27日,这次关系宝钢未来重大命运的股东大会上顺利通过中金制作的再融资方案。 据知情人士透露,宝钢曾邀请中金、中信、国泰君安分别制作三套方案,最终三择一,宝钢放弃了较为稳妥的分步收购集团资产的方式,而对中金提供“增发50亿新股整体上市”的激进方案情有独钟。 尽管触犯众怒,但原因集中于一点:在2006年4月任期届满之时,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谢企华希望宝钢能迅速提高粗钢产量与规模,逐步提升宝钢在整个钢铁行业内的定价权利。 增发股票收购集团内钢铁资产只是第一步,上述知情人士介绍,不久宝钢将会在国内外钢铁市场上继续“招兵买马”,马钢与另一家美国公司可能是宝钢选择的对象。 或许,宝钢高层也考虑过在资本市场稳步上升期再融资。 当不少专业人士向谢企华发问:“为什么选择目前时机?”她的回答是:“我们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未来竞争和发展的形势所需。” 最佳时机 在宝钢网上推介会上,谢企华曾回答:“宝钢的发展战略规划是要在本世纪末之前进入全球钢铁行业前三强,本次收购增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宝钢内部领导小组曾多次讨论过宝钢全球一体化战略与上市计划。这一领导小组由谢企华、艾宝俊、马国强与另一位副总经理组成。 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关于宝钢再融资的问题提上办公议案,在国内市场再融资收购集团内部钢铁类资产正是众多方案中的一种,“该方案当时没有通过,那时讨论最多的还是去海外上市。” 2004年,正是国内外钢铁业由行业佳境慢慢转入巅峰的时候,钢材价格不断走高,“今年几乎是最近五年内钢铁发展最好的一年,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申银万国人士说。 即使在国内的宏观调控干预下,7月钢铁价格也逐步恢复到年初的4000元/吨。 尽管这两年钢铁大发展,众多钢铁企业的产量不断扩大,但此时,宝钢在全国钢铁业份额的影响力却在慢慢下滑。 当原来全国粗钢产量在8000万吨时,宝钢的粗钢产量在1000万吨;现在,当全国粗钢产量发展到2.5亿吨时,宝钢粗钢产量没有同比例上升,即使把集团内钢铁资产收购在内,也仅1636万吨以上。 “拥有绝对大的市场份额,你才能在市场上有绝对的话语权,你制定的钢铁价格才能领导全国钢价的走势。”知情人士介绍。 宝钢的领导急于改变现状。 市场是公平的,宝钢也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分析,第一,中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对基础建设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第二,我国的普钢产量大,但特钢依旧依靠进口;第三,由于前期钢铁业的热腾,造成一些小钢厂纷纷进入该领域,而这些钢厂受宏观调控影响大,没有前途。 于是,国内外的钢铁形势,摆明了2004年正是宝钢大展拳脚,加快收购兼并的最佳时机。 其实,作为驾驭钢铁航母的舵手,上海宝钢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谢企华从没有放弃过宝钢集团海外上市之路。 但一个现实的阻力放在宝钢集团面前。 数据显示,2002年,当国际钢铁市场处于低谷时,著名钢铁企业浦项市盈率在7.2倍左右,而2004年,在国际钢铁市场处于历史顶峰时,浦项市盈率仅在9倍左右。 而与韩国浦项制铁相比,宝钢无论规模还是竞争力均次之,因此,宝钢集团在国际上的市盈率能定位在5倍,已经不错了,这位研究员认为。 但,扩展需要大量的资金。 在最佳时期面前,宝钢高层决定退而求其次——谋求国内再融资,先募集到足够多的资金为收购做好准备。 在原计划的三套方案内,有一套方案是收购宝钢国际贸易公司与宝信软件(资讯 行情 论坛)公司,另一套是通过配股收购宝钢国贸、宝信软件公司与集团内部分钢铁资产,这两套方案宝钢只需要融100亿资金,或者宝钢可以使用自有资金。 可是,宝钢这次的目标不仅仅定格在集团钢铁企业,他的视线早注意到国内外某些钢铁公司身上。 这一观点基本可以从艾宝俊的说话中找出答案。 艾宝俊表示:“宝钢股份还是要发展,下一轮还会有一些新的规划项目,所以资本净支出的计划和融资、负债之间都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这次不考虑负债收购。” 副产品 9月27日,即将来临,宝钢增发方案能否成功通过,依旧是宝钢高层的心结。 尽管他们在向基金推介时尽可能把宝钢业绩的情况解释清楚,但不少基金经理仍有一丝不解。 疑问来自某媒体报道的一组数据:宝钢股份拟收购的10项目标资产,除马迹山码头外,一钢、五钢、钢研所、梅钢、宝钢国际、宝新、宝钢化工、宝信、海外公司在2004年上半年净利润共为30.67亿元。经查验,剔除宝钢股份后,宝钢集团2003年度实现的净利润仅6.66亿元,其中钢铁业资产净利润为4亿。 “事隔半年的时间,宝钢集团未上市资产实现的净利润竟出现近9倍增长?”该媒体质疑。 “宝钢国际贸易公司是个蓄水池,宝钢股份与集团下属钢铁公司的采购与销售都通过这一平台,那么其中关联交易的定价十分关键。”专家分析,“公司大有可能通过向关联方销售产品操控毛利率和营业费用率。” 某会计专家认为,关联交易调整当期利润除了定价不公允外,可能有其他方式。 一、推迟当期收入的确认,把推迟的收入转移到其他钢铁公司中;二、调整折旧率。 2004年1月1日,宝钢改变了部分房屋及建筑物和部分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该项会计估计变更使得中报利润总额减少人民币17.13亿元,预计使本年利润总额减少人民28亿元。 “这些都是怀疑,我们没有掌握基本数据,因此不能证实。”某基金公司研究员表示。 宝钢人士的解释是,宝钢关联交易的定价都是公开与透明的,并且经过证监会审批。大家的猜测其实基于市场对宝钢原先较低的融资预期,一旦方案与预期有差距,那么市场不免会对此产生怀疑。 大肆扩张 谢企华的留或走,或许对于市场还有一丝悬疑,但,宝钢的奋起扩张是无容置疑的。 宝钢集团副总何文波表示,“通过努力,宝钢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正在迅速提升,但是与国际上顶尖的钢铁公司相比,尚存在差距。比如说在研发能力上,还有待继续提高。从规模上看,在市场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偏低的。” “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个规划,在2010年以前钢产量要在现在20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达到3000万吨的规模。”此外,知情人士介绍,宝钢正在与华东地区的三家钢铁公司及美国一家钢铁公司进行收购谈判,其中国内企业可能是马钢与邯钢。 但,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双方公司的认可。 宝钢人士说:“只能说宝钢有意向收购兼并其他钢铁企业。” 其实,宝钢集团与马钢之间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去年。 2003年,在国内钢铁企业新一轮重组风生水起之际,宝钢也不甘寂寞,使出了向马钢“输出管理”一招,虽然动作隐蔽,但据有关人士分析,其指向是合并重组,其目标是做大做强。 马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200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3亿元,为去年同期的2.41倍,每股收益为0.3563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达26.56亿元。上半年共生产生铁339万吨、粗钢380万吨、钢材355万吨。 “宝钢和上钢的合作经历了七八年,前后反复了三次,最后在政府的推动下才得以完成,”这位人士说,“现在宝钢和马钢的接触才起步,过程会有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