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资金换技术 上海电气并购日本机床鼻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5日 12:02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 林凡 华威 实习记者 李迪夫 上海报道 随着上周上海电气(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通过旗下一家名为斯迈克的公司宣布即将完成收购日本池贝株式会社,这家中国机床制造业巨头的国际并购开始引人注意。该收购引起了日本近乎所有主流媒体的高度关注,因为上述这家日本企业被誉为日本机床业的鼻祖——该公司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且制造了世界第一台机床。
这还不是全部,两年前,上海电气联合香港晨星集团投资900万美元,以对半股比收购了日本老牌印刷机制造企业秋山公司,收购当年就使原来进入破产程序的公司盈利。现在秋山国际2003财年税后净利为84万美元,收益率为10%。这被认为是中国国有资本收购兼并日本企业的第一个案例。 在收购池贝株式会社不久前,上海斯迈克公司还完成了对德国著名重型车床企业沃伦贝格的收购,前者动用了48万欧元收购了后者53.5%的股权。在斯迈克的计划中,上述收购完成后该公司将完全掌握其在数控车床上的技术,预计今后5年内出口每年增长数百万美元,上海电气由此可形成世界一流的重型、大中型和小型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核心技术系列。 尽管上述几项并购所涉及的资金金额无法和媒体更为关注的TCL以及上汽集团的两次跨国并购相比,但值得注意的是,斯迈克公司通过并购所获取的技术更为核心——最早被收购的日本秋山即拥有“双面胶印”的核心技术,这种大型彩色双面胶印技术全世界只有六家企业掌握。通过选择合适的收购对象迅速攫取世界一流技术,斯迈克成为了一个典型。 为此,本报记者于8月4日专访了上海斯迈克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大雄先生。陈为上海电气数次跨国收购的实际操盘手,也是日本上海电气株式会社的负责人。斯迈克是上海电气旗下负责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子公司。 ◎ 访谈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选择池贝株式会社作为收购对象,现在进展如何? 陈大雄:应该说收购已经没有太大问题,我明天就赶往日本,双方已达成并购协议,正在办相关报批手续,年内将开始运作。至于金额因为和对方有协议,在批下来前还不能透露,但肯定不像《日经新闻》所报道的那样仅有三千万日元的投资,区区二十多万美元怎么可能做机床业?和我们的投资额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报道缺乏基本的工业常识。 此次并购池贝也不像收购秋山时找了找其它的合作伙伴,而是保留了它原来的几家股东,但是由我们控股。所以选择它是因为符合我们一贯的并购条件,池贝原来是日本很大的上市公司,现在已经萎缩了,市场份额不大。三年前退市时陆续开始卖技术,但还是留下了很多好东西。这个项目谈了一年,谈判很顺利,目前公司的债务已经都还清了,还能勉强维持。其特点是技术研发能力很强,有着百年历史,在大中型和小型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上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 经济观察报:并购后如何改造池贝? 陈大雄:首先会保持原来的研发能力。池贝公司原来有一个毛病,什么都做,我们会保留它做特型的商用机床的特点,然后在它的产品里挑选三到五个作为主打,这些产品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有旺盛的生命力,把这几种做好,形成规模,一些技术可以与上海电气下属的机床企业交流。集中有限的财力,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几项技术。 经济观察报:这些收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看中了对方的技术吗? 陈大雄:这点毫无疑问。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公司就试图通过大量的市场换技术,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因为技术引进往往是静态的,消化吸收要花若干年,以后这种技术已经落后了,况且能不能做出达到技术要求水平的产品还需要相应的工艺水平。而拥有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通常都不愿意把他们的核心技术引进到中国的合资企业。 如何使国有公司真正迅速地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好几十年的差距想靠自己加强研发来拉近,现实的可能性比较小。客观上我们的企业也在发展,但是在核心技术上的差距反而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像机床工业这样的骨干工业,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对我们封锁很厉害。所以并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济观察报:说说你们通过此方式得到的好处? 陈大雄:好处已经在逐步体现了,随着秋山国际项目的推进,上海电气旗下印刷机制造企业上海光华每年的销售收入增加都在50%,今年目标是4.5亿元。目前光华在国内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接近一半。上个月我们还把它其中一种已经成熟的单面印刷技术搬到上海来,第一台机器已经下线,牌子是“秋山——光华”。这种产品在国内需求很大。 坦白的说,上面的这个对秋山来说已经是落后的技术,因为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以后我们还会做双面印刷,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企业间相互支持使他们共同成长。我们的目标是在上海做中国一流的产品,在日本做全球一流的产品,然后逐步把成熟的技术转移到中国来。秋山是一个很小的收购项目,但它的影响很深远。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通过这种模式进入了主流的发达国家产业,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池贝也将采用这样的方式。 经济观察报:收购以后呢?扭亏为盈显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陈大雄:首先我们大幅度地降低它的成本,秋山有很多采购,很多都是外购的,没有用现代的做法来做,比如比价采购,货比三家。非常简单的道理,我们对供货商在同等条件下价格低的优先考虑,还有很多其它的措施,一年之间就把总成本降了20%。在管理上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没有裁员。目前收购后组建的秋山国际中方派出的实际上只有两位最高管理者,包括我和另一位同事。 经济观察报:上海电气集团正在进行债务重组,老国企欠了一屁股债,怎么保证这些并购企业的后续发展资金? 陈大雄:事实上,我一直没有感到资金上有问题,集团的决策层非常支持到海外并购。钱是哪儿来的不是我的工作范围,但是我从没有缺过钱,并购企业需要多少流动资金集团都是支持的。尽管现在集团在国内从龙头老大变成一个没落贵族,但是我们的基础还在,我们有完善的国内和国外的销售网络。特别是电气的决策层非常开放并支持我目前做的工作。 可能比较缺乏的或者说管理的难度上,对我们来说,与国际接轨的大量制造业管理人才欠缺确实是一个问题。文化上的分歧其实并不像外界想象中的严重,要尊重对方和加强沟通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