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叫停金融证券业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07:07 京华时报 | ||||||||||
本报记者李英辉 杨开然 昨天,记者从海南航空(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公司宣传室获悉,近日海航在内部发布通知,要求正在进行的金融证券项目的并购活动全部停下。“时机不成熟、自身能力不足、国家政策限制等因素使海航目前不考虑进入金融业”,在记者追问下,海南航空集团公司宣传室相关人士宋晨亮解释了收缩业务的原因。
匆忙叫停 昨天,记者辗转采访到海航集团宣传室相关人士宋晨亮。宋明确告诉记者,海航确实在近日全面叫停了金融证券的并购业务。 据了解,海航所叫停的并购业务中包括其就西部证券股权近期与陕西投资管理公司进行的谈判,以及关于收购吉林信托的谈判。 从2003年起,海航就在金融和证券市场上频频动作。2003年10月,海航集团与西部证券正式接触。谈判进展得很快,2004年2月24日,西部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陕西省投资管理公司已经与海南航空集团公司在海口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西部证券50%股权转让给海南航空集团公司。接着,分别持有西部证券20%和10.7%股权的陕西省电力公司和陕西电力发电有限公司也将计划把西部证券的股权转让出去,而受让方也是海南航空。与此同时也传出了海航集团收购吉林信托一事。吉林信托是上市公司吉林敖东(资讯 行情 论坛)的第四大股东、辽源得亨(资讯 行情 论坛)的第五大股东。 从2003年开始,海航集团还与几家证券公司和浙江国投进行了合作谈判。据可靠消息,海航集团接触过的金融证券类项目不下20个。 但就在不少项目即将出结果之际,海航集团宣布一切暂停。 坚守主业 “时机不成熟、自身能力不足、国家政策限制等因素使海航目前不考虑进入金融业”,在记者追问下,宋晨亮解释了收缩业务的原因。对此,广州证券一位分析员指出,自身能力不足是指海航自身现金流存在问题,而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应该是指在德隆事件后,国家对金融业务的审批更加谨慎。 尽管对于海航试水金融业,宋晨亮一直矢口否认,但他承认海航对金融证券业颇有兴趣,也与一些金融机构有过接触,但截至目前并没有实质性的动作。他还表示,海航“二当家”王健近期在集团内部明确表示,海航将坚守自己的航空主业,并积极在航空的上下游(比如酒店,机场等)产业上做足文章。现在肯定不会贸然进入金融证券业。他承认,高风险性是海航对金融证券业“敬而远之”的原因。 现金紧张 但问题是,叫停金融并购业务将加重海航现金流紧张的问题。海南航空是中国民航第一家A股、B股和H股均上市的航空公司。当初凭1000万元资金起家,并创下在华尔街筹集2.5亿美金的传奇。美国航空(由索罗斯旗下量子工业公司与另一公司合资成立)以25%的持股比例成为海航的第一大股东,海南航空由此成为独具外资并购概念的航空股。海航在航空主业上也是“呼风唤雨”。今年8月2日,海航将开辟欧洲航线,首航匈牙利;9月将飞入日本市场。海航因此成为内地地方航空公司中惟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航空公司。 但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今年“五一”前夕,海航发布的2003年年报公告显示,海南航空2003年度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6.8%的情况下,营业利润陡降为-14.6亿元,出现经营性亏损12.69亿元,每股收益为-1.74元。 业内一直认为海航对金融业的兴趣源于打开融资渠道的初衷。 海航目前的飞机数量接近100架。 在公布2003年年报的同时,海航还宣布了今年的购机计划:2004年将引进26架飞机,涉及金额40亿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此巨亏之下,如果没有再融资的“加油”,海南航空显然难以兑现购机计划。而暂停金融并购项目让海航自建融资渠道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兴业证券林分析师指出,海航此番匆忙从金融和证券领域退出也表现出对自身的资金实力和盈利状况信心不足,对于二级市场上中小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也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股民可能会因此怀疑海航的融资渠道和公司的经营状况。
|